首頁

2013年8月5日

新店福山道路溯源-屈尺隘勇線前進(新店烏來警備道)


山區道路的發展,有其特性。依個人所知,大體上,當是原住民獵徑、社路、隘勇線(清、日)、警備道(日)、產業道路、縣道或省道,依序發展而成。當然,一定有例外。

這是烏來文史案:屈尺隘勇線前進(新店烏來警備道),為台9新店烏來段,再依北107沿伸至福山的道路溯源。

引用資料當以正史或方志為主,並佐以參酌相關文獻或論文。但良莠不齊、錯誤引用的文件、考證未全,汗牛充陳,所在多矣。以下以台灣方志為骨幹,輔以日治、清領期文獻,試圖深入解讀「新店至福山道路」的前世與今生。


屈尺隘勇線前進

1885:清廷宣佈台灣建省,第一任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1019,台北記名提督劉朝佑領親兵百人赴屈尺,遣譯人入山勸諭,馬來八社皆就撫。*1
ps. 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新店角盆地的開發與族群關係 ,指述馬來社為屈尺一帶據地壯大,名稱來自一個有勢力的泰雅頭目馬來,馬來死後,馬來社之名也就消失了。
ps. 按烏來鄉志,屈尺地區及南勢溪一帶社群,通稱為屈尺群。
ps. 按石碇鄉志,早期據信是有泰雅族人活動,某些部份如過去的碧山村境內可能亦是他們生活所在,只是接連遭受漢人拓墾,以及日人武力威嚇,方才逐漸退入烏來的深山之中。
ps. 按坪林鄉志,北縣山胞僅有烏來一鄉,屬泰雅族。清代稱馬來番;日人稱屈尺蕃。
ps. 按劉壯肅公奏議卷四撫番略 (劉銘傳剿撫滋事生番現經歸化摺) ,「該處生番八社,男婦不過八百餘人,總目馬來,號稱驁桀,親至屈尺莊求撫。所有八社番丁,皆願薙髮歸化。」。
ps. 1899日治四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馬來社位於坪林區金瓜寮溪上游、紀州寮山一帶,北勢溪一帶社群包含馬來社、前馬來社、後馬來社,皆位於坪林區。
疑:依個人推論,馬來八社應泛指北勢溪左岸及南勢溪一帶(烏來區、石碇區、坪林區)。在清領期,馬來社勢大,居馬來八社領導地位;而在日治期,馬來社已勢弱。
疑:於日治時期,「隘勇線前進」、「集團移住(社群集體移至隘勇線內指定區域居住)」政策,馬來社、前馬來社、後馬來社遷移至隘勇線內某指定區域,或遷徙至未知他處。
疑:上述二疑可結合,意即馬來社、前馬來社、後馬來社遷移至屈尺。

18864月,設撫墾局,置總局於大嵙崁(大溪鎮),以枋橋(板橋)林維源為總局總辦,設三路隘勇營,北路設獅子頭(新店境內)、加九嶺(新店、三峽界)、林望眼(烏來境內)、大桶山(烏來境內)、火燒樟(石碇境內)等防番屯所,各置防兵數十名。*2
ps. 按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 文化資產個導覽  所述,1886在獅仔頭山、加九岸(加九寮)、四結寮(新店區菜刀崙一帶)、火燒樟設置防番屯所。
疑:文資局資料表示,並未進入南勢溪上游區域,而三峽鎮志記載含大桶山(烏來境內)、林望眼(烏來境內),已深入南勢溪上游。

1895:乙未割台。

1896:日軍兵工開鑿新店烏來道。*1
ps. 1987台灣道路發展史,所述里程數已達烏來市區。
疑:日軍兵工開鑿新店烏來道,應指馬道或較優質平緩的步道(類似保甲道,路寬較窄)。

1897:撫墾署置屈尺出張所。*1
ps. 1907日治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龜山附近地名屈尺有二處,一於龜山北側,現今屈尺;一於龜山南側,現今粟子園。地形圖顯示駐在所位於粟子園。
ps .1898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屈尺駐在所(符號為派出所)位於粟子園。另,1898台灣堡圖在龜山已有發電所。
疑:屈尺駐在所位於粟子園,現今該地區仍存在一處營區。
疑:1898台灣堡圖在龜山已有發電所,應該存在疑問。但若1898總督府即已計劃設置龜山發電所,則或勉為可能。
疑:屈尺群在清領後期、日治期,皆是相對平和的泰雅族群。

19006月,日人土倉龍次郎進龜山開發。*1
ps. 1898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龜山在蕃界區外。
ps. 1899日治四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龜山在蕃界區內。
ps. 1912理蕃概要,1904/2新設龜山至獅子頭山隘勇線。
ps.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1903/4新設獅子頭山經鹿阿坪至平廣坑之獅子頭山隘勇線。
ps. 按獅子頭山防蕃碑,獅子頭山隘勇線為1903/2/1起工,1903/7/20竣工。
疑:至獅子頭山隘勇線完成前,龜山地區應是反覆不定的不穩定區。

190111月,土倉龍次郎邀請士紳、泰雅族原住民赴日奈良縣參觀;並著手投資龜山發電所。*1
ps. 按文資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龜山發電所1903年開始建造,1905年竣工,為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

1902:土倉龍次郎向總督府提出於龜山開發水力發電之計畫,翌年台北電氣株式會社核准設立,至11月即改為官營,並另成立台北電氣作業所。*1

19032月,自鹿阿坪至丹內山,迂迴吶哮(信賢),橫斷烏來,沿南勢溪出屈尺,終於龜山的「加九嶺隘勇線」。*3
ps.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此隘勇線為1904/2~1904/3建置。
疑:新店市志、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分別記載加九嶺隘勇線,年份不同。
疑:此處「屈尺」已幾乎明確為粟子園,可佐證前述個人疑點。
疑:按加九嶺隘勇線的路線,這應該是一次大膽性行動,也佐證屈尺群的相對平和的疑點。

19044月,取消清代「蕃墾」酬金,改生產輔導金。*1

19052/20淩晨,近50名泰雅族人對龜山發電所工寮進行獵首行動,12名日籍及2名台籍人士死亡,稱屈尺事件。*1
ps. 於此同期前後,熊空、有木、插角等三峽地區,大豹群、大嵙崁群風雲悲歌;宜蘭廳方面,溪頭群、南澳群九轉埋憂。略過不表。

19052/26,自屈尺至烏來,完成「屈尺隘勇線」。*1
ps. 按新店市志,1905/2/20創制屈尺至烏來的「屈尺隘勇線」。
ps.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屈尺隘勇線於1905/2/28開工,3/11竣工。
疑:烏來鄉志、新店市志、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理蕃誌稿)分別記載屈尺隘勇線,日期所差有限。無論如何,2/20淩晨發生屈尺事件,日方立即採取行動。
疑:之前的加九嶺隘勇線已迂迴信賢,沿南勢溪出屈尺(粟子園)至龜山,為何要再有屈尺至烏來之屈尺隘勇線?是屈尺事件的示威(報復)活動?亦或加九嶺隘勇線並未完整建置、發生缺口?
疑:屈尺隘勇線的起點是屈尺,不是粟子園。嚴格說來,個人判斷是自雙溪口(下龜山橋北端)。

19057月,龜山發電所完工。*1
ps. 台北市區夜晚綻光明,開啟台灣文明新一頁;山區住民進入黑暗期,五線譜般的隘勇線電網,伴奏出生存的悲歌與夢魘。
ps. 電網、地雷是防禦性設施,輔之以砲火轟擊或威嚇,明白昭示山區住民勢難抗衡。

1905:宜蘭廳7/15前進,深坑廳7/25前進,10/2屈尺叭哩沙線隘勇線貫通。*7
ps. 1912理蕃概要,貫通此線動員共1101人,死2人、傷4人。
ps.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路線自深坑廳轄內現有吶哮隘勇線之樟樹溪口,渡南勢溪,沿右岸溯至須麻罕及施拉克兩溪合流處後,渡須麻罕西至施拉克溪右岸,溯至旋回於東北方之地,再渡該溪沿岸頭至深坑廳與宜蘭廳交界點之紅柴山頂,然後自該山脈南向經破鐺溪左岸之岸頭至該溪口連接宜蘭廳轄內叭哩沙之現有隘勇線(路線自信賢北方樟樹溪口,渡南勢溪,沿右岸溯至福山後,再沿右岸往下盆,穿越中嶺山)。
ps. 1924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可見屈尺叭哩沙線隘勇線。
疑:再佐證屈尺群相對平和的疑點。

19072月,設立李茂岸隘勇監督所、桶壁駐在所。*1
ps. 李茂岸,或稱林望眼,今稱福山;桶壁,或稱坦比雅,今稱忠治。

1908:於烏來駐在所設療養所。*1
ps. 推論烏來駐在所最遲於1908設立。

19092/22,隘勇線外烏來八社部份蕃人繳武器,請求歸順。*1

1909:於屈尺隘勇線內設駐在所。*1
ps. 經查烏來區內,不含福巴越嶺、哈盆越嶺,駐在所含坦比雅(桶壁、忠治)、烏來、阿玉(孝義)、哪哮(吶哮、羅好、信賢)、屯鹿、林望眼(李茂岸、福山),共6所駐在所。
疑:桶壁駐在所於1907設立,烏來駐在所推測最遲於1908設立。若「屈尺隘勇線」指屈尺至烏來,則不知此年設立那所駐在所,或那幾所駐在所。

1912:設李茂岸駐在所。*1

1913:蕃務官吏駐在所改制為員警官吏駐在所。*1
ps. 總督府理蕃機構因應時局,一變再變,可見積極與態度。組織變革略過不表。
ps. 藉由隘勇線前進而新設隘勇線,意即新隘勇線內的舊隘勇線面臨裁撤;待蕃情穩定,即行改制(隘寮、監督所、分遣所廢棄或改置為蕃務官吏駐在所);隘勇線的裁撤,意謂著警備道時代的到來。
ps. 隘勇線與警備道是不相同的。隘勇線因陋就簡,以戰略為目的;警備道是隘勇線的改良道路,以管理及交通為考量。雖然,就廣義而言,隘勇線是警備道的一種;但就道路實體而言,警備道路幅較寬(類似保甲道)、無階梯,而隘勇線,就地隨意了。
ps. 總督府1915/9訓令全面改制蕃務官吏駐在所為警察官吏駐在所,正式宣佈全台為行政地。

1928:三井和名會社舖設忠治到福山輕便軌道。*1
ps. 忠治到福山輕便軌道全部在南勢溪左岸。

1941:龜山烏來道竣工,新店至烏來全線完成。*1
ps. 按台灣道路發展史,1941龜山烏來道僅達烏來,路基6~8m
ps. 1944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圖,路基2~4m道路已可過屯鹿,但未達福山。

1945:台灣光復。

1958:新店烏來段道路改善工程,全線舖築瀝青路面。*6

1975:烏來福山段開築竣工。*6
ps. 按台灣道路發展史,烏來孝義段亦為1975開築竣工。


Remark
1. 以上摘錄分別取自各方志,重點為烏來地區,並略有文字增刪及修飾,分別註明「*」資料來源可供求證;再以「ps」加註其他官方文件,或提個人意見(參酌相關文獻或論文)。


Ref.
*1 烏來鄉志 1987, 2000
*2 三峽鎮志 1993
*3 新店市志 2006
*4 坪林鄉志 2002
*5 石碇鄉志 2001
*6 台灣道路發展史 1987
*7 理蕃概要 1913
*8 理蕃誌稿(中文版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 1997
*9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1898
*10 日治四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 1899
*11 日治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 1907
*12 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 1924
*13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1944


隘勇線寫真帖








ps. 隘勇線寫真帖取自1913理蕃概要


【遊記】

其實,這是篇道路溯源的文史記錄,而且個人最近工作又忙到翻;所以,本次遊記告假從簡,哈哈!不過,新店至福山是單車騎行的好路線,絕對是值得推廣的。



ps. 此處右轉屈尺路,一般稱此區稱為屈尺。


ps. 現今這地方會有人稱為屈尺嗎?屈尺橋幾乎緊臨下龜山橋。


ps. 一過上龜山橋至此的範圍(小聚落),即為栗子園。

ps. 龜山發電所水壩殘跡。新店溪水力發電廠專題旅記:尋訪小烏龜-五壩騎跡 。

ps. 參加新北市2013烏來福山單車活動。


ps. 烏來台車專題旅記:尋訪台車道-台車文化原鄉 。




ps. 其實,以前這裡是信賢台車站,斜對面是集材場。



ps. 抵達折返點,別急著回行,先到部落裡走走,也藉機小休一下。



ps. 這在福山國小內,有故事的喔。親自拜訪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ps. 回行隨手拍。




ps. 龜山發電所建物殘跡,草又長了許多,只有遺憾。


Remark
1. 2013/8/6發佈初稿於Google Blogger
2. 2013/8/7發佈於Google Blogger


【寫在後面】

1. 番外篇殘念,就不現醜了。
2. 就個人所知,西坑大礁溪古道尚未有任何人提出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或許有,但我不知。
ps. 1924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這條古道明顯地存在,就請網友由台灣百年地圖求證了。
3. 楊廷理所提淡蘭捷徑、劉銘傳所通烏來至宜蘭,學者一部份認為哈盆越嶺或中嶺越嶺,但存大疑,大部份持保留態度,因為無可考。
4. 至於日治1906鐵道部測量鐵路線,自當屬於「屈尺叭哩沙線隘勇線」的改良版;正如樟樹溪到福山輕便軌道在南勢溪左岸,而不在右岸,也是「屈尺叭哩沙線隘勇線」的改良版。
5. 個人認為,劉銘傳所通烏來至宜蘭,還要加西坑大礁溪古道的可能性。因為它在烏來境內,也是過阿玉山。當然也是無可考。
6. 還是早日恢復看古蹟、瞧齣頭,比較有趣且實在,此案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