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4年4月12日

岸鱗墩砲台、萬人頭堡壘(疑)、仙洞砲台


按基隆砲台手冊,岸鱗墩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岸萬人堆鼻(仙洞鼻與白米甕中間突出的峽灣上),該砲台面向大沙灣、社寮島,扼守基隆港口;1884清法戰爭期間,法軍稱Fort Chinois,可能為戰爭前清軍緊急修建的砲台之一,但未完工即發生戰爭,法軍佔領後,亦未加以利用。後因砲台已逐漸往高處發展,於1895台灣乙未戰爭,此處已無砲台記載。

基隆為台灣防衛要地,日據期間,於1896年興建基隆要塞指揮所,1909年更名為基隆要塞司令部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為北台灣最高之軍事指揮中心。現狀主體為1929年竣工,現為北部地區巡防局第二海岸巡防總隊所在,尚未開放參觀。
ps. 貼上之前造訪所拍照片。

基隆要塞 並於1900~1905年,設立包含外木山砲台、大武崙山堡壘、白米甕砲台、萬人頭堡壘、公山尾砲台、社寮島砲台、八尺門砲台、槓子寮砲台、牛稠嶺砲台、深澳山堡壘等共十座砲台及堡壘。


【遊記】

基隆燈塔 北濱燈塔巡禮 坡道旁原有國軍營區駐守,早已裁撤,僅存完整擋土牆一座,岸鱗墩砲台幾無殘跡。


沿坡道上行,可直抵基隆燈塔,守塔員非常親民,會讓狗兒乖乖安靜,告知來意即可入內參觀


短暫地造訪燈塔,再沿水泥路面,續坡上行,兩側漫草夾道、列隊韻律搖曳歡舞,約100m,左側山洞門閉(未鎖)。

打開隧道門,進入時光廊,陣陣清風,穿梭110年。萬人頭堡壘於1901/11動工,1904/8竣工。萬人頭堡壘至今仍是謎。隧道(須備手電筒)前段為土石路面(部份水泥坑道已損),前行約20m,隧道左右分向成倒Y字形。

左側終點即為斷壁懸崖,亦為砲口,內有棄置少許施工用手工具,前後二座砲座串列,顯而易辨。遙思砲火烽煙,一望無際天邊,昔日堡壘,今日秘境。



右側坑道亦同左側,前後二座砲座串列共用一射口,是為最大特色,亦是個人所僅見。


回隧道入口,沿坡再上行,終點為一小平台,飽覽基隆港風情。

面外海側有一廢棄碉堡,外牆磚面裸露,結束訪勝幽古行。



Remark
1. 2014/4/12旅記。
2. 2014/4/13發佈於Google Blogger


2014/4/16補充記錄:仙洞砲台

經過主辦人的一連串電話連繫,進入軍管區(相機放置於大門衛哨亭)。球子山尚有(疑)砲台殘跡,所見新舊夾雜隱約可辨,明顯存在已改建的內凹型戰時儲彈所,為數僅一,砲座已無可看性。

按基隆砲台手冊,仙洞砲台位於球子山(仙洞山)麓,清法戰爭期間,法軍稱Fort Clement;有二座堡壘,一座位於球子山最高點,另一座位於球子山山坡。

估量所見即為山坡處砲台殘跡,怎奈軍方不給拍,只好沒圖沒真相。

回行一角視景可見球子山燈塔。

最後,提供1977年球子山當地居民家庭照一張。請注意,球子山最高點仙洞砲台在1977年即已了無殘跡。他是我同學,謝謝同學啦!


2014/5/6補充記錄:佐證地圖

增加註解。原圖取自「佛軍臺灣遠征史」內頁,僅翻拍一角。
ps. 上傳原圖為寬2000像素,點圖可放大。

另一版本,原圖取自台灣史料叢刊(6)鄭順德譯「孤拔元帥的小水手」內頁基隆地形圖,僅翻拍一角。請自行取得原書閱讀,即可一窺全貌。
ps. 經查底圖原為法文本「L’ Expedition francaise de Formose, 1884-1885」,有中譯版為「法軍侵臺始末」(缺圖),有日譯版為「佛軍臺灣遠征史」,有興趣者,可以一覽。

相關文史及地圖,可參考「汐止小周」網誌 西仔反 清法戰爭與臺灣特展雜記值得推薦。

Remark

1. 2018/7/22萬人頭堡壘至今仍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