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4年7月13日

北投水道


日人領台初期,北投以溫泉出名,浴客往來不絕,水道計劃必要;1910年(明治43年)水源探查發現,及水質試驗頗為清淨,北投水道計劃工事施行。

水源地二箇所,第一水源地鳳梨宅泉,第二水源地汴頭泉;給水區域含浴場附近、北投驛(火車站),及其幹線左右市街和聚落。現住人口2,340人,浴客一日最大500人,考慮人口增加及餘裕,計劃4,000人所要量。

工事於1911/3起工,自水源區起,依序包含鳳梨宅泉取水口箇所、第一水槽、汴頭泉取水口箇所、第二水槽、第三水槽、景觀噴水池,及其相應管線,同年6月竣工並給水;總工費金18,450圓。


【遊記】

鳳梨宅泉西端入口位於復興三路152巷,東端入口位於登山路69-1~69-5號;兩端可經由產道、步道相通。幾次亂亂騎經過兩端入口,每次都路過錯過,以後由行義路往復興三路櫻花道,就可由此借道了。

鳳梨宅聚落步道旁裸露的水管,透露出近代水道工藝。 

善變蜻蜓隨手拍。

鳳梨宅泉為北投水道第一水源地,外觀平實;下方低處水槽,即(應)為第一水槽。


東端出(入)口旁有一景觀台,視野遼闊。

位於市公車站牌「水源地」旁汴頭泉,造型古典簡約。



現場左側有一方形地下水泥建物,粗略判斷為接續井;按寫真帖,汴頭泉左側尚有一低矮方形建物,四坡頂小圓柱,今已消失。


對面下階梯,即為水管路,可見流量計(現代新型)及防震彎頭。


盤古蟾蜍隨手拍。

循步道(水管埋在步道下方)前行往義方國小方向。按當地住家說明,第二水槽位於步道右側,已坍毀、無殘跡;步道左側有電塔,留記錄。


續行,右側為義方國小,右前為泉源公園,正前為挹翠橋。

挹翠橋旁再現管路。按「臺灣水道誌」北投水道工事費表,個人懷疑此挹翠橋原為水管專用橋,後再改建為可供車行的道路橋樑。


過挹翠橋,循階梯上行;第三水槽位於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新民加壓站內,於高點(慈安二村圍牆旁)確認原第三水槽已改建。



途經前日軍衛戍醫北投分院 文化資產個案導、北投溫泉浴場 文化資個案導覽、北投公園噴水池,隨手拍。




這趟的健行軌跡還真有點亂,鳳梨宅泉是問路問出來的,第二水槽位置是當地住家告知的,第三水槽(新民加壓站)是傻繞大圈加小圈,哈!北投水道文史走讀,完成!


【文史補充#2014/7/24

1. 1937年(昭和12年)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第一次擴張工事於1929/7起工,水源地擴張給水預定5,000人所要量,於1929/11完工,總工費金18,000圓;第二次擴張工事於1932/3起工,新增紗帽山麓湧泉(北投第三水源),給水預定10,000人所要量,於1933/3完工,總工費金48,643圓。


Remark
1. 以上所有佐證資料取自臺灣水道誌、臺灣水道誌圖譜。
2. 2014/7/12遊記。
3. 2014/7/13發佈於Google Blogger
4. 2014/7/24新增文史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