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5年5月26日

日理蕃用發電所初步整理


2014/7/22麥德姆(MATMO)颱風夜,無意間獲知存在一所蕃社坑水力發電所,心中著實引起一串的波動與疑問。

隘勇線前進,部隊和警力協作,槍砲轟擊或威嚇,是為攻擊型突破和圍堵的武器;輔以地雷和通電鐵絲網,漸次縮減管制範圍,直至原民妥協與屈服。
Ps. 除了砲擊,理蕃後期還有飛機投彈。

日理蕃用發電所到底有多少座?何日開始或結束?是理蕃專用?是理蕃和民生共用民生支援理蕃用)?亦或理蕃階段任務完成後轉為民生用?相信都有可能。

通電鐵絲網需要電力,水力發電所利用水位高低差推動水輪發電,此需要水壩(堰堤)及水路導管,且因發電機和相關配電設施,在在需要一遮蔽物予以保護及便利操作,所以,存在舊有壩體和建屋是可能的(水管導路易損害或拆除另用)。

龜山水力發電所現況建屋已倒塌、壩體和管路留有殘蹟。
相關文史請參閱:龜山水力發電所台灣第一。於19057月工事漸漸竣工,送電線路也建設完成(約20餘公里),817台北三巿街(城內、大稻埕、艋舺)開始試送電,911日漸增加點燈,迄1015日三巿街大放光明。



蕃社坑水力發電所,建屋已消失,僅留有疑似已改建的壩體殘蹟。
目前僅有片斷相關文史,個人提供已知現地狀況:探索蕃社坑水力發電所。何時起造?何時開始送電?全部不知!我的坎棧不夠只知桃園、宜蘭廳隘勇線貫通有直接記錄。
Ps. 請參閱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理蕃誌稿中譯本)第二卷下卷p94-



內灣水力發電所已無殘蹟。
Ps. 內灣水電所1910/2送電?

現有文史和寫真記錄者,散見不全,佚失者亦必有之。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卷附錄p663-記錄1909(明治42)年1,「用以發電之石油發電機...設於花蓮港街公學校之西南方,並於18日安裝,20日對部份鐵絲網送電結果,功效頗為良好」。

石油引擎發電機?這下可好,長距送電(壓損大)疑點可能獲得澄清,原來自1909年起(或更早),送電來源已可為非固定源,已具機動性砲都能上隘路了,引擎發電機自然也是可能,難怪通電鐵絲網好像無所不在,隨處信手可用。

可惜的是,目前沒有直接可靠的文字記錄或寫真可以證明這樣自以為是的假設追查困難高,整理後張貼,留待有緣。

還有嗎?當然有!記錄龜山、蕃社坑、內灣水力發電所就好了。貪多實累多,日理蕃用發電所初步整理,到此結案!!!



【關於花蓮港發電所引發疑點】

1. 按七腳川事件寫真帖p6-所述,「日軍警於明治42217,完成新設隘勇線且架設鐵條網,在花蓮港設置火力發電廠發送電力成為電流鐵絲網」。個人判斷此火力發電廠即為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所述之石油發電機。
Ps..年份相同,月日相差不足一個月,且皆指七腳川事件新設隘勇線,故理當為同一。

2. 按七腳川事件寫真帖p17-圖文所述,「此處乃今日北埔至娑婆礑的隘勇線,亦即維李隘勇線,於七腳川事件發生之前,即已通上電流鐵絲網防範太魯閣人」,此意即在附近某處存在某一發電所。
Ps. 貼圖翻拍自七腳川事件寫真帖p17-

3. 若上述為真,則似乎臺灣生蕃種族寫真帖附理蕃實況留下一可疑的關聯線索。
Ps.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理蕃誌稿中譯本)第一卷附錄p768~769-有收錄及翻譯。貼圖剪貼自日本國會圖書館 臺灣生蕃種族寫真帖附理蕃實況p148~149-,請點連結直接翻看p148~149-,並閱讀原意。就個人不足的所知,此張發電所內部寫真就有如橫空出世,啟人疑竇,難以理解,大南澳發電所正如其他理蕃用發電所一樣,是個待解之謎。


【後記#2015/8/23】

東部台湾縱斷記 日本國會圖書館
長沢倉吉 著 / 大正5年
僅擷錄一頁貼圖page 15/21。
鐵條網通電時,發電所煙囪冒煙,這是使用引擎發電機的明証。若視為移動式發電所,並不為過。


Remark
1. 2015/5/26貼於Google Blogger
2. 以上除個人拍照記錄及註明者外貼圖取自日本國會圖書館,有興趣者,請點選連結 臺灣生蕃種族寫真帖附理蕃實況
3. 2015/5/29凌晨新增疑點,又是一個過頭的夜晚。
4. 2015/8/23新增後記。


2015年5月12日

騎求平安


串連蘭陽平原六座媽祖廟,結合單車活動,這是自2012年起,連續第4年的揹媽祖騎單車遶境祈福活動。雙腳輪動,貼地輪轉穿越農田、水圳、河道、濱海及聚落,自然與人文的交織,感受蘭陽風,傳遞宗教文化美,全程90km,騎求平安。


【遊記】

我們一行在台北集結共乘,匆匆抵達羅東鎮安宮。

此行由隊長澎澎職司各項張羅,李總管總攬香袋過爐,阿寶夫婦專責跟騎。一如以往,拍照記錄是我的任務。

主辦單位說有600多人參加,共六個梯隊;我們被編入第五梯隊,第五梯隊以紅巾帶為憑。

長長的車陣組成浩大綿延的單車陣頭,看不到前頭端,也看不到後頭端,這種活動是維持慢速且均速的。

接近廟宇,車龍自動轉為人龍(牽車),廟宇出動迎媽祖,原來揹媽祖勇士是後隊壓陣的。真是不好意思,我還以為勇士隊是在前頭開路,真是有夠狀況外的。

自利澤簡永安宮出發沒多久,飄起輕風細雨,減少逐時漸增的體熱,通體舒暢!
Ps. 照片取自主辦單位。

抵達南方澳,李總管隨著勇士隊到南天宮去過爐,我們隨著大隊人馬在遊客中心小休。

再出發,風雨不定,忽增忽減,大隊騎行顯得自動增速。

冬山定安宮提供貼心熱粥去寒保暖,彼此全然陌生也是寒喧問暖。熱粥有好料,我們每人嗑了一碗半到二碗不等,好吃!這粥不在原安排活動之內,真正是有夠讚的啦~!感謝再感謝!

主辦單位很有心,每進一廟必有初步解說,給個讚!

前進的路程,間斷的風雨。車友間的言談不多,但可以知道親友型的小集團不少。

距離下一站尚有32 km,主辦單位考慮各路人馬素質不一,中途小休。
Ps. 照片取自主辦單位。

奇怪的是,全程隊形不散,自律成形,少有車友超速或落隊,這是媽祖的感應力、文化的活動力。

吃吃喝喝不會少,快快樂樂活動好。

十指合掌代清香,鐵馬成陣龍虎象,串疊掌聲千金炮,媽祖遶境祈福鄉。

阿寶夫婦計劃單車玩半島,老夫老妻感情好好再好好。

起因於去年,當時的活動路線引發我的高度興趣,雖然因工作而未能實際參與,卻是不能錯失的地表超大祈福道 祈福道

參加這趟遶境祈福活動對我而言,是祈福,是感謝。


活動最後是幾乾幾濕早已不清不楚,沒有多言談,沒有多心思,前方激起串串水珠不斷地向後,輪過漣漪分又合。水滴敲擊臉龐,微風奏起,鏈輪迴轉傳唱,靜默踩踏與聆聽,完成活動是所有成員交心的共同目標。

勇士隊返回

完成一趟騎旅,新的程就將開始。


Remark
1. 2015/4/25旅記。
2. 2015/5/12貼於Google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