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6年11月11日

淡水線第二北投川橋(附台鐵淡水線初史略)


鐵路淡水線於1901-08-25通車,最後一班列車於 1988-07-16紀念活動開出,自此傳統鐵路淡水線走入歷史。

臺北鐵道會社於1897-08-12創立,1898著手淡水線測量及規劃,路線自大稻埕工兵隊(*1)前分岐,往北渡基隆河,鑿隧道(*2),沿山麓迂迴通過士林街東隅,於舊街右方設士林停車場,再依序至唭哩岸(*3)、北投,橫斷水田區至關渡,鑿隧道(*4),沿山麓前進,於舊砲臺山(*5)鑿隧道,抵淡水市街南側。淡水線測量完成,臺北鐵道會社卻因募款困難而未能開工,由台灣總督府接手官營。

鐵道部技手陶山直次郎、宗繁彥於1900-01著手測量,1900-02測量完竣。鐵道部於1900-05-22設臺北建設事務所,所長稻垣兵太郎監督工事。臺北停車場新設位址確定,淡水線自新停車場分岐,穿越工兵隊(*1),出圓山山麓,過基隆河,避開原計劃隧道(*2),於士林街東側設停車場,通過士林舊街西側,依序至唭哩岸、北投,選擇高地迂迴路線至關渡,以避開可能的淡水河水害,鑿江頭隧道(*4),北上沿淡水河設護岸石垣工事,避開原計劃舊砲臺山隧道,經芊蓁林抵淡水市街南側(*6)。

第一工區為台北至北投間,技手陶山直次郎工事主任,久米組負責工事; 第二工區為北投至江頭間,技手新見喜三工事主任,大倉組負責工事; 第三工區為江頭至淡水間,澤井組負責工事,工事主任同第二工區。

淡水線建設目的以淡水港輸入鐵路縱貫線建設材料、運送士林一帶產出石材為主,兼當對華南交通貿易。工程費自縱貫線建設費支付,全線13哩32鎖,軌道取自拆除清舊鐵路,另部份材料取自拆除物件改建,如士林川橋49呎、石牌川橋48呎等,總工程費約724,000圓。

現今台鐵淡水線已全面拆除,新建捷運淡水線也已行之有年。藉由台灣鐵道史(1911),第二北投川橋長12呎,於1901-03-07起工、1901-08-02竣工結合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以圖鑑史目前橋台尚存(但長度明顯超過12呎,加高併入磺港溪河堤,繼續肩負不同使命。





備註如下:
以下備註為臺北鐵道會社和總督府鐵道部計劃,兩相對照所得,僅供參考。
*1 大稻埕工兵隊所在區域似乎不小,僅知陳德星堂現址為其範圍之內。
*2 此隧道當設計在劍潭山山腳下,詳細位置疑在現今北安路接中山北路的無名隧道附近,此僅為個人自以為是的推測。
*3 唭哩岸?唭里岸?其哩岸?其里岸?這不是重點〜!
*4 此隧道原名即為江頭隧道,請用台語發音「江頭」。江頭隧道長330呎,側壁及坑門口石造(粗角石作)、拱磚造(煉化石積),於1900-06-25起工、1901-03-21竣工。
*5 舊砲臺山位址即今台北基督學院所在的山丘,現今山名?這不是重點〜!
*6 臺北鐵道會社淡水線計劃沒有留下圖譜(當然是我找不到),而總督府鐵道部淡水線,可由明治版台灣堡圖明確得知。

參考資料:
1. 台灣鐵道讀本(2006)
2. 台灣鐵道史(1911)
3. 明治版台灣堡圖


【新增說明#2016/11/24】

台灣鐵道史(1911)稱石牌川橋為「石埤川橋」,因地理位置在石牌庄,個人判斷應為誤植,調整為「石牌川橋」。另外,原書「小八里芬橋」,自當調整為「小八里坌橋」,略過不表。


Remark:
1. 2016/11/11貼於Google Blogger。
2. 2016/11/24新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