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24年5月17日

彭佳嶼燈塔初史略(二)


博物學家暨醫生Cuthbert Collingwood經英國皇家海軍水文學家推薦,在香港登上英國皇家海軍(HMS)Serpent擔任醫生,參與測量中國沿海水文工作,並隨船紀錄沿途生態和地質景觀。於1866-04-24出帆,依序前往東沙島(Pratas Island)、高雄、澎湖、淡水、基隆、蘇澳,返回基隆後,於1866-06-01自基隆續往台灣北東海域調查花瓶嶼(Pinnacle Island)、棉花嶼(Craig Island)、彭佳嶼(Agincourt Island)、釣魚台(Hoa-pin-san)、黃尾嶼(Tia-usu)、赤尾嶼(Raleigh Rock),再於1866-06-22離開基隆,穿越台灣海峽,前往海壇海峽。(*1)(*2)
Ps. 原圖取自David Rumsey Map Collection,筆者裁切加註HMS Serpent航程順序如圖。(*3)

HMS Serpent前往台灣北東海域目的是調查赤尾嶼(Raleigh Rock)、Recruit Island及周邊可能存在的礁岩。海圖【China and Japan1861)】即已顯示北方三島、釣魚台(Hoa-pin-sin)和黃尾嶼(Tia-yu-su)。Raleigh RockHMS Raleigh1837發現並命名,Recruit Island由船隻「Recruit」於1861發現並命名。(*4)
Ps. 原圖取自David Rumsey Map Collection,筆者裁切如圖。

馬偕牧師夫婦、學生和Mann醫師(Dr. James Mann)在1879-07-08至彭佳嶼醫療佈教,接受村民招待並過夜。(*5)

法國艦隊1884-08-05砲擊基隆,港外諸島遭受包圍,法方1884-10-23宣告封鎖台灣各港,彭佳嶼部份村民棄家移居基隆避禍。

馬偕牧師於1886-06-22至彭佳嶼佈教。(*6)

甲午戰敗,乙未易幟,政權更迭。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1898-09-01開始,逐區調查舊慣制度、清查地目、土地台帳等。基隆辨務署長七里恭三郎1899-03-24兼任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事務官,1899-05-16基隆派出所開設,調查區域為基隆堡一帶,包含基隆街、26庄,1900-03-31土地調查終了,基隆派出所關閉。(*7)

田部井重次郎於1899-07-12自澳底出帆,1899-07-13抵達棉花嶼訪查並寄泊,1899-07-14登上彭佳嶼探察並夜宿,隨後在1899-07-15繞行花瓶嶼一周,1899-07-16午前二時基隆歸航,據實地調查結果申請租借棉花嶼及彭佳嶼,並計畫再向彭佳嶼移民。當局在1899-09派出人員,調查棉花嶼及花瓶嶼後,因海象不佳而返回。

台灣總督府派出雇員伊能嘉矩會同基隆辨務署長七里恭三郎、台北縣伊藤技手,於1900-05-05自基隆搭乘陸軍補給廠日島丸前往彭佳嶼調查,1900-05-12返回基隆。伊能嘉矩於1900-06-05提出「アシンコルト島調查復命書」,內容包含地質及名稱、地勢、發現沿革、移住沿革、舊移住民遺跡、生物、氣候及風土、近海之關係、本島將來之產業等九項目。在近海之關係內文中,提出彭佳嶼為日本和台灣間航海進入基隆港的最初好目標,將來設置燈塔也可知彭佳嶼與台灣有密切關係。(*8)(*9)
Ps. 貼圖為伊藤技手實測繪製,原圖取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典藏號:00000488022。

台灣總督府指派技師青山重遠評估設置彭佳嶼燈塔,1903-09-28提出復命書,認為彭佳嶼燈塔具有三項目的:台灣和日本內地間航路之需要、日本內地和廈門或香港直航之必要、他日鹿兒島和台灣航路開通之必要。(*10)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為從事堡圖測量,1904-07-03基隆派出所開設,丙第四班技手田梅太郎率班員九人,工作區域為三貂角至富貴角,包含彭佳嶼、棉花嶼和花瓶嶼,1904-11-10測量結了。(*11)
Ps. 原圖取自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並由筆者裁切如圖。

海事官三村三平、小關世男雄和技手尾原菊三於1906-09-20會同,著手調查彭佳嶼燈臺適當建設位置,提出四個位置選項:東側海拔468尺、中央東部海拔426尺、中央東北部海拔387尺、中央東北部海拔387尺峰腳稍平坦約海拔200尺。同年10月總督府事務官賀來佐賀太郎出差至橫濱,於航路標識管理所就燈臺位置研究,擇定第二點位置:中央東部海拔426尺。(*12)

以下詳見前作:彭佳嶼燈塔(彭佳嶼燈臺)初史略,不另贅述。

Note:
(*1) Cuthbert Collingwood:「In 1866-7 he served as surgeon and naturalist on H.M.S. Rifleman and Serpent on voyages of exploration in the China Seas, and made interesting researches in marine zoology.」
(*2) 依【Rambles of a Naturalist on the Shores and Waters of the China Sea(1868)】,筆者僅簡述HMS Serpent航程自香港至離開台灣。
(*3) 原圖取自David Rumsey Map Collection:【China and Japan(1861)】。
(*4) 依「甲午戰爭之前西方文獻有關釣魚島的記載」圖54,1857-05-22美國海軍中尉L. Maury的報告即已出現「Agincourt、Craig、Pinnacle Islands」。全文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5年春季刊】p180。
(*5) 依馬偕與牛津學堂資料庫:馬偕日記資料庫,馬偕牧師1879-07-08第一次拜訪彭佳嶼。
(*6) 依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アシンコルト島調查復命書】典藏號:00000488022,彭佳嶼村民於清法戰爭期間,棄家移居基隆;依馬偕與牛津學堂資料庫:馬偕日記資料庫,馬偕牧師1886-06-22在彭佳嶼佈教。顯然在清法戰爭後,彭佳嶼仍有村民存在。
(*7) 依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臨時台灣土地調査局第一回事業報告(1902)】。
(*8) 命名第一峰七里山、第二峰馬蹄山、西北岬伊能岬、東南岬伊藤岬。
(*9) 筆者無法肯定伊藤技手是何人。依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符合「伊藤、技手、台北縣」三條件者僅有一人而已。依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伊藤祐雄臺北縣技手ニ任用ノ件(元臺北縣)】典藏號:00009292016,伊藤祐雄於1897-03-31水產傳習所畢業,1899-05-01任職台北縣技手,1900-05登彭佳嶼年僅20歲,合理懷疑無測量專業職能,明顯地,推論應為七里恭三郎率基隆派出所(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測量團隊測繪彭佳嶼。
(*10) 依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總督府技師青山重遠燈臺建設位置擬定ノ為メ彭佳嶼ニ出張復命書】典藏號:00004722007。
(*11) 依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臨時台灣土地調査局第五回事業報告(1905)】。
(*12) 依日本國會圖書館館藏【遞信志航路標識篇(1928)】。


=+=+=+=+=+=+=+=+=+=+=+=+=+=+=+=+=+=
Remark:
1. 2024/05/18初稿貼於Google Blogger。
2. 2024/05/19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