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顯示具有 單車騎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單車騎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2月26日

花蓮水道騎影


我們主要成員是來自曾是同一老闆的員工,免團費、免保人,發起約騎,自由跟進。我們期許每年都有一至二次的中、長程騎旅。

串聯花蓮自行車道,探訪水道殘跡,騎旅計劃決定,年後走春開催。起點:新城火車站,花蓮海岸自行車道、美崙溪自行車道、吉安親山自行車道、初音自行車道、鯉魚潭自行車道、白鮑溪自行車道、壽豐鄉環鄉自行車道、鳳林台9自行車道、馬太鞍自行車道、大農大富泡森林、瑞穗自行車道,終點:瑞穗火車站。

「各家氣象預報顯示,2/18~2/20連續三天降雨機率>50% and 降雨量<10mm,是否照常」?隊長話了聲「要淋一起淋」。


【遊記】

搭乘莒光82抵達新城。幾年前,我們兩鐵去花東,分別是在萬華、松山免拆車上車,現在則改為板橋、台北(攜車袋)、松山。

悠遊騎旅是我們不變的原則,古蹟或景點是我們的歇腳站,有時距離很近,有時會有點遠,無所謂。新城神社舊址 國家文化資產網 是我們的第一站。話說進入國家文化資產網,關鍵字「神社」查詢,居然高達73筆。

保持現況、自由參觀、增設導覽解說即可,這是日本殖民及斯土斯民的對話材料,更是當今住民不可少忘的 台灣學通訊 新城事件。

花蓮海岸自行車道北起七星潭,經奇萊鼻、花蓮臨港線自行車道,可達南濱公園。今日無陽,微冷,好個騎車天。

前面那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起腳不慢,拔腿回奔。

花蓮酒廠是新的停駐點,帥爸辣媽來留影。

奇萊鼻燈塔始於1931-05-30點火。現有建物為1963配合開放花蓮港為國際港而重建,1964開點新燈,原有建物改為油料倉庫,再於2004因海岸退縮而落海,消失無影蹤。
Ps. 貼圖取自海關前輩 FB海關燈塔 奇萊鼻燈塔紀錄。

部分的花蓮臨港線成了自行車道,江口紀念碑是為景點之一,原有江口良三郎銅像就如過往的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銅像,日方於二戰期徵用為戰略物資。奇怪的是,神社或墓區有鳥居,居然紀念碑也有鳥居?是我少見多怪?

美崙站和曙光橋串起昔日臨港線風華,海岸自行車道延伸至南濱,這是個好地方,悠遊騎旅的優選。

剛剛已在花蓮酒廠隨意吃,順哥是花蓮女婿,推薦再吃玉里臭豆腐(花蓮店)。外酥內軟,很特別。到花蓮找吃的?跟上順哥就對了。

花蓮港燈塔 燈標初史略 取自安平移築,於1910-10-26開始點燈,亦因配合開放花蓮港為國際港而於1964重建。

原有建物僅存附屬鐵房(倉庫),值得一訪。

花蓮港水道(花蓮自來水系統)計畫給水10,000人、1,250 CMD,引用沙婆砥溪(娑婆礑溪),導入米崙山(美崙山)水源地(自來水廠),淨水後市街給水,於1917-11-29起工、1921-11-20竣成。
Ps. 貼圖取自 日本國會圖書館館藏【台灣水道誌圖譜(1918)】。

藉由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結合水道誌、水道圖譜,可以快速解讀已遭停用的最早期花蓮港水道,並瞭解原貌。
Ps. 截圖取自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娑婆礑溪平面圖(1931)】。

花蓮系統其後擴建、增建,至1970供水達28,000 CMD。按【台灣自來水誌(2013)】所述,系統管線聯併,於2009-03設計出水量達162,320 CMD。
Ps. 貼圖前排左二為已退休的現場導覽員陳威光先生。

這是多媒體簡報室兼台水退休人員協會花東辦事處。內裝木構件已顯歲月痕跡,外觀則為補強主構架及裝飾板,雖然已非原樣,仍可有效利用及延續建物壽命。

台灣歷經日治50年,無法得知曾經存在於神社神馬的數量,當然也可能會在日方二戰徵用物資之列。個人僅知現有尚存11座。經由斷續的累積,就如拼圖般的樂趣,花蓮港神社神馬入鏡。
1台灣護國神社神馬台北館前路228公園
2桃園神社神馬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桃園忠烈祠
3中壢神社神馬桃園市中壢區三光路115號中壢高中
4台中神社神馬*2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一段65號台中公園
5員林神社神馬彰化縣員林市員水路一段員林忠烈祠
6斗六神社神馬雲林縣斗六市永樂街1號善修宮
7稻尾神社神馬嘉義縣民雄鄉中山路3號嘉義酒廠文化園區
8新營神社神馬台南市新營區公園路一段136號新民國小對面公園
新營神社神馬台南市新營區中正路30號新營區公所門口 (複刻品)
新營神社神馬新營區公所對面南瀛綠都心公園 (複刻品)
9鳳山神社神馬高雄市鳳山區維武路1號陸軍官校 (假日開放參觀)
10花蓮港神社神馬花蓮縣花蓮市復興新村82號花蓮忠烈祠

直奔夜宿點,飽食後,分批盥洗,結束第一日慢遊攬勝行。「明天降雨機率100%」,「要玩就玩大點」,「睡覺」!

第二日,澎澎先去拜訪救生教練老朋友「後山老張燒餅店」,沒的說,自然吃好吃飽才出發。

按【理蕃概要(1913)】、【理蕃誌稿第一篇、第二篇(1918)】,1908-12台東廳蓮鄉發生七腳川(チカソワン)事件,日方隨即調動並集結軍警組織討伐隊、計畫新設隘勇線,同時通知附近五社奪取七腳川社稻穀、家畜等物資及燒毀家屋,包含步兵二個中隊、砲兵一小隊、山砲一小隊、機關槍隊一分隊、警部以下235名、隘勇149名,1908-12-21發起強勢砲擊,1908-12-22將尚存家屋全部縱火焚毀,1908-12-26隘勇線前進,1909-02-17完成通電鐵絲網隔離,1909-02-18花岡山舉行解散部隊儀式、戰歿者追悼會、凱旋會。沒收七腳川社土地,歸順者遷至他地、不准返回。

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自1909著手,1910-02德島縣下派遣模範移民9戶20人為官營移民村嚆矢,1910-02-09成立荳蘭移民指導所,1910-10移民52戶275人,移民村成形,1911-08-03七腳川原野改稱吉野村、荳蘭移民指導所改稱吉野村移民指導所,1911年度合計七腳川原野已招攬共240戶。1912-03-05吉野村三聚落稱宮前、清水、草分部落。
Ps. 截圖取自 國立台灣圖書館館藏【臺灣水道誌圖譜(1941)】。

宮前水道原水取自七腳川溪,按【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1919)】所述,宮前部落建設之初,水道以竹管引水,屢因降雨破損遭厄,改以土管式導水渠,復於1917改至上游溪谷取入原水,並敷設鐵管。
Ps. 截圖取自國立台灣文獻館館藏 國立台灣文獻館館藏【國立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776002】。

歲月變動,宮前水道取入口已因河道整建而無法辨識。

街訪當地居民得知,已廢棄的慶豐自來水廠位於軍管區,此與【臺灣水道誌圖譜(1941)】所記概略位置相符。藉由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結合【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1919)】吉野村圖,加上自以為是的初步分析,宮前水道最早期過濾池座標定位在空地E 121.5556, N 23.9859附近。

暫避幸福忘愁亭,服裝展示秀。期待雨歇,奈何不斷,且有漸強之勢。

雨伴奏、路遙行。

吉野圳「滾滾」已失,「優渥」不見客,「不盡」歡迎光臨。

別看我,看路!

紅面鴨無懼風雨迎賓,朱鸝聰明地撐起小雨傘。

按例,清空。

說好的悠遊騎旅變成了搞風搞雨,這樣下去,回家八成會倒一半。計畫變化,路線調整,直驅壽豐淨水場。

淨水場按例不開放,停用的荖溪淨水場才是我們的造訪目的地。

按【臺灣水道誌(1941)】、【臺灣自來水誌(1977)】,壽水道為鹽水港製糖會社壽工場於1926-12-15起工、1927-02-20竣工,提供會社工場及宿舍使用給水750人、115 CMD水量,總督府核准使用官有地及官有水面10年。再於1936擴張水道至給水1,400人、156 CMD,並延長年限。台灣光復後,於1971整體擴大建立壽豐系統,計畫給水7,300人、1,000 CMD,供應壽豐、共和、共榮、平和、志學等五村。

依據【國立台灣文獻館館藏典藏號:000073370099003001M】,判斷壽水道取水口概略位置即今荖溪淨水場鄰近溪面。
Ps. 截圖取自 國立台灣文獻館館藏【國立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3370099003001M】。

抵達奉安殿福德宮。前身為壽尋常小學校奉安殿,這是一座非常具有日式風情的單體建物。按【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2020)】所述,紀錄踏查230所神社,再按作者推估,「也許台灣各地興建的神社總數會來到500座左右」。依咱看,老話一句,「保持現況、自由參觀、增設導覽解說即可」,仇日可免,復舊或新建則不必。

餘興節目上場,主演者正經八百、大腳趾張開,大夥拭目兼七嘴八舌地爭導演,一陣熱鬧。「大腳趾就只能張到這樣,不然你開給我看看」。

綿綿風雨演歌不絕,溪口順民宮前短暫休息,決議澎澎率隊,開啟奔襲模式

伴隨著不同腿力,澎澎早已遠颺,鏡頭根本無法捕捉。最強領航手低身曲臂,展開破風模式,葉仔接棒,輪番領騎,追上隊長,終至集結地光復火車站,等待後隊抵達。

進旅社,拋去一身苦悶,好久沒有感覺洗個澡都可以是這麼地舒服,就一個「爽」字可解~!隨便找個地方吃個晚餐,不好讓店家為我們這桌晚收工。還不到20:00,加碼雞排和滷味,小酌祛寒正適當。

第三日,洗車是早餐後的第一件工作,雖然仍偶有微微細雨,只是我們昨天惹了一整車的泥水,是需要簡單清洗一下的。

東泰旅社位在光復完全不熱鬧的最熱鬧地段,並不高檔,是經濟實惠。我們有四人集中睡一間八人房,只要NTD. 2,500-,是週六假日喔。另外二人各睡單間,價格也是可以,值得推薦給車友。

我們已將所有景點取消,今天耍廢不騎車,逛傳統市場找料繼續吃。

中午時間到,騎車贏不了,吃飯可不能少。這家大陸餃子館的蔥油餅和餃子不錯。大夥都不餓,可以拍到較完整的一桌。

隔壁特色門聯有意思,拍照。

區間兩鐵接莒光兩鐵,這是全員的第二張合照,我們要回家囉~!
隊長:澎澎,常態假日義工(救生員),一門三鐵。
陪騎:輝仔,退休多年,「單日限距100k、限高100m」是參加約騎的原則。
計畫:小弟,不專業攝手兼最強領航手,「咦?前面好像沒路了」。
財務:順仔,騎帥不騎快,尖頭門,「老闆,買單」,要錢?找他就對了~!
維修:泰利,西三風小隊第三風,千萬別和他尬,他可能會騎的有點「瘋」~?
陪騎:葉仔,山青。十多年前,大鹿林道騎單車被警察廣播call回,有乖~!

「雨騎團」,「偶爾傻一次可以」,「啊娘喂」~!


Remark:
1. 2022/2/18~2022/2/20旅記。
2. 2022/2/26初稿貼於Google Blogger。
3. 2022/2/27校正。

2018年1月5日

新竹東埔山(竹東、北埔、寶山)環線


藉由鐵、公路交通網直接跳躍,是單日跨縣市往返的選項之一。這次我們選擇以新竹火車站為起點,依序造訪竹東、北埔、寶山,其中以古蹟、歷史建築和知名勝景為節點,最後回返新竹火車站,簡稱新竹東埔山環線,全程~53k,歲末去舊迎新年。


【遊記】

清晨0440出發,雨中騎行,承德橋下滑拚綠燈,小有快意。一人獨旅,清晨的台北,喧囂未起,自有幾番悠閒。途經「鐵道部園區」,順手拍,集合地點在萬華火車站。

台鐵是往來旅客共同的生活體驗,存在無形的集體感情,搭乘台鐵永遠是我們的優先選項,特別是早班車。瞧瞧我們的四輛單車,各個是大型障礙物,但是,只要能避開人潮,總有旅客一定會和我們談天說地、互換旅遊經。

新竹火車站具有盔式尖塔鐘樓、鋸齒山牆、超大拱心石和牛眼窗,每次來此,定要多瞄幾眼。

古蹟「新竹水道取入口」修復即將完成。新竹水道於1925-07-04起工,1930-02-20竣工,水源取自隆恩圳,取入口工事包含集水井六所、喞筒井(1926-11-30竣工)、喞筒室(1927-03-15竣工)、重油機關(德國MAN Co.燃油引擎)和揚水喞筒(日本田中製作所幫浦),藉由管路供水至十八尖山水源地(淨水廠)。

貼圖分別翻拍自【臺灣水道誌圖譜(1941)】、【新竹の水道(1929)】,重點在「新竹水道取入口」部分,提供交互對照。話說室內的燃油引擎看來頗為逆齡,值得期待能重現雄姿、再次咆哮,這或許有點奢望,卻是期待與盼望。



風城果然不負盛名,逆風轉側風,隊長說這趟的里程數要乘上1.5係數。

抵達竹中國小,警衛特許將單車牽入校內門旁停放。「竹東頭重並禁、示禁二碑」竹中國小的古石碑 見證先民拓墾史蹟。

經由竹東鎮公所網頁的介紹 竹東歷史沿革 和建議 建議旅遊路線,鬧區穿梭路線的選擇顯得多樣性,「蘇氏武功堂」是我們設定的第一站。謝絕參觀,請勿打擾。

只要是民宅,按例不開放,門口探視不打擾是我們造訪的原則。「下隴西堂」位於康寧街199巷內。

這戶住家建物頗具雅韻,停下輪跡順手拍。

康寧街尚有一戶「上隴西堂」,原建物應是對稱七開間(已改建),正身前帶軒,顯得過往大戶人家。

抵達東寧路三段111號「信好第」,門外巧遇屋主並歡迎我們的到來。主屋廊道上方置放交趾陶人物(外罩玻璃、無法細賞)、對看堵為「旗球戟磬」(祈求吉慶)、牆飾書卷竹節窗,建物主體成華洋混搭式,洋派外拱廊轉化為合院回字內廊道,奢華內斂是為最大特色。


畫家蕭如松故居建築群整建為藝術園區,路過未入內。

鐵路新竹到竹東段於1944開工,時當二戰末期,台灣光復後,竹東段於1947通車,竹東到內灣段則於1951完工,內灣線自此全線通車。竹東火車站為戰後自建內灣線鐵道的一座重要車站,到訪時,外部整建未完成。

1940設立「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1943成立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竹東出張所,光復後成為林務局竹東林區管理處工務課辦公室,今為「林業展示館」。

館方大姊說我這樣拍一定好看。車帥真好,這是我的三號車,團騎悠遊的首選。
Ps. 小隊成員有人有8台車,我還沒那麼瘋,算半瘋好了。

1908架設新竹至樹杞林輕便軌道,1924延長至上坪,現今縣道122主體即為昔日輕便軌道所擴改建。新舊地圖切換導航是我的偏好方式,也常常前導到要扛拜(bike),小隊「最強領航手」就是這樣得名的。
Ps. 軌跡和輕便軌道成平行狀態,舊地圖難免有誤差,習慣就好。

現存輕便車站體「曉江亭」。

1919新竹電燈株式會社利用上坪溪,開鑿水路建立軟橋發電所 軟橋社區發展協會,於1925完工,發電後的尾水再經水路放流回到上坪溪,往昔水路稱「電燈圳」,之後1926興建「竹東圳」軟橋社區發展協會,為電燈圳的引水道續建而成。1981再延伸竹東圳水路為寶山水庫入水水源,寶山水庫於1985年竣成。

上坪溪設攔河堰,過水路隧道,再因竹科用水,1997興建寶二水庫,2006寶二水庫完工。水路隧道後分為三股流路,寶山水庫和軟橋機組為明渠,直至「竹東圳」第一隧道轉入地下;寶二水庫用水路則於分流後,另以暗渠轉入地下。

軟橋自行車道包下了。有看到前面的山嗎~?翻過去(竹39)就放飯囉~!

「忠恕堂」閉門謝客。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告示內部整理排展。

「姜氏家廟」整建未完成。

「老街粄條」高朋滿座,單車排隊大障礙,撤。

「慈天宮」爆人潮,過門記錄,退。

「姜阿新洋樓」遊客止步。

「金廣福公館」沒開放。

「天水堂」內有住家。

運氣很好,帶塞(台),改日再來。五臟廟需要添香油,祭解一下。

大休整後,有看到前面的山嗎~?翻過去就到寶二水庫了。

有看到前面的山嗎~?翻過去就到寶山水庫這路有陡。

寶山水庫環湖步道行旅不少,自寶湖吊橋起,大哥大姊彼此問候不斷,因為我們牽車在2~3組人群中,又加上隊長和順哥厚話(台)和人聊起爬山來了。

快樂下滑,沿柯湖路過國道3直抵縣道122。回程選擇豪泰客運,打包收工。
Ps. 提供資訊:不拆車半票,行李免費。

結案報表。話說這趟累計爬坡破千,加上新竹市區逆側風不斷,也夠嗆的。


Remark
1. 2017/12/31單車旅記。
2. 下載路徑圖和GPX軌跡 路徑圖和GPX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