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3年5月11日

新北市樹林區古蹟巡禮


我要去樹林看「土雞」,有沒有人要和我一起去?
只有澎澎和輝哥加入。
ps. 我明明是說「古蹟」呀!我的國語發音有那麼差嗎?

【遊記】


離開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會場,用餐後,進入柑園國小。這天碰巧是學校的園遊會,老師很歡迎我們的到訪。樹林柑園國小育英堂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名列新北市歷史建築,創建於日治期間1925年,於1930年7月落成,原作為穀倉及禮堂使用,現整修為學校百週年校史紀念館。外頂四坡、內頂木架,紅磚牆面、落地長窗,姿態優雅,頗具風味。


位於校園操場有一日治時期神社碑座,今為蔣公嘉言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曾幾何時,好久不見了。

山佳車站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名列新北市市定古蹟,興建於日治期間1901年,於1928重修為二代站房,為總督府鐵道部首批以磚、RC、木構造混用的站房。現仍大體保存原狀,為目前台北、新竹間僅存唯一興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日治時期車站建築。


後村圳起源於清代之永安陂和萬安陂。於日治期間1909年,將此二陂和草陂合併為後村圳,並加整修,於1911年整修完成,範圍涵蓋海山、擺接、興直和八里坌四堡,灌溉面積達3400~甲,取代瑠公圳為台北廳第一大圳。此「後村圳改修碑」係1917年當時的台北廳長所立。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名列新北市市定古蹟,改修碑位於樹林區水源街98巷巷口,水汴頭(分水閘)在對面扶輪公園內。


水源街98巷巷口另一側為劉彰之碑,立於1929年,記載劉彰為後村水路設計者,此未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經查劉彰確切源由,說法不一。一說為清朝時的留日學者,於日治期間接受委託,設計出後村圳灌溉設施;二說是清朝時整修劉厝圳(萬安陂)的劉和林;第三說法是清代開鑿永安陂的工頭,在看守水圳時開啟閘門不慎落水殉職,於是立碑紀念。雖然文史工作者有著不同解讀,但對於公認劉彰為後村圳守護神的看法,卻是一致。

ps. 按「台北縣大漢溪左岸後村圳及支線景觀資源調查研究總結報告書」所述,日治報章期刊皆未提劉彰生平事蹟,且碑刻「後村水路設計者」,個人推論第二說法較為可能,第三說法可以忽略,但仍存疑。

扶輪公園內有一明顯坡坎,按當地民眾說明,此為舊碼頭遺址。現今大漢溪因河川整治,河堤移位加高,此處無任何解說牌或說明,僅餘老一輩的人有此記憶。

太平橋位於太平路,現有三塊石碑,為清道光2年(1822)創建,有碑為記。初步判斷現狀橋體為光復後所改建。石碑未列為古蹟、歷史建築或古物。


張方大 臺灣記憶 於清乾隆初,與吳洛、馬詔文合設「張吳文」墾號,於海山堡(今新北市樹林區一帶)墾地。乾隆22年(1757),馬詔文退出。乾隆25年,張方大自立「張必榮」墾號。乾隆31年,與族人沛世築永安圳,再由三塊厝引水,海山、擺接等地田六百餘甲依以賴之。另張方大嘗修海山之榕樹、太平二橋。張方大家族祖厝已改建為張方大紀念堂,坐落在樹林國小(位於啟智街106號)旁,並設有士箱幼稚園。



12股圳步道為木棧景觀步道,標示禁騎單車,正可牽車慢行,逐步品味慢讀。



良士橋隱身於巷弄,位於12股圳步道間,疑為清同治10年(1871)纂輯淡水廳志登錄的榕樹橋(請以台語發音)。按淡水廳志載榕樹橋為道光4年(1824)建。現場無碑記錄,亦無文史可追尋或佐證,初步判斷現狀橋體為光復後所改建。

樹林聖蹟亭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名列新北市歷史建築,位於潭底公園內。聖蹟亭的興建,源於科舉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所以上至碩學鴻儒,下至販夫走卒,都知敬惜字紙。凡衙署、學校、城池、街庄各地都有「聖蹟亭」(又名敬字亭、惜字亭、敬聖亭、字紙亭、文筆亭)的設置。將所有大小廢棄字紙,於爐亭之內焚燒;再收集紙灰於容器,置於神祇前,另選吉日祭祀後,放流四海,即所謂「送聖蹟」,以祈求讀書有成。因此,聖蹟亭兼有敬字和祭祀的功能。

樹林抗日先烈十三公紀念墓園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名列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樹新路、俊英街交叉口。甲午中日戰爭後,日軍來台接收,樹林義軍以寡敵眾後戰死十三人,鄉人義之,遂葬於此。車水馬龍的道路到此彎身而繞行,熙來攘往的過客是否還知此一事蹟。


新北市樹林區登錄古蹟共3處、歷史建築共2處,此次巡禮無一遺落,滿載而歸。

ps. 經查樹林市志,不含古厝(不方便打擾非公開之私有物),尚有一石馬位於樹林國小內,為清朝領台前古物。下次有機會路過,再行造訪。


#新北桐樂鐵馬追客


一早,2013新北桐樂鐵馬追客活動 新北桐樂鐵馬追客 會場就已擠滿了車友。


這天2013/5/4是我們車隊難得的大集結日子,出車共13人。阿寶,年過60,今天以公路車會面。

曲姊,精神奕奕,準備大展腿力。

劉姊,笑的可開心了,難得的一次大集結。
ps. 隊長澎澎正在一旁幫劉姊的車做最後的調校。

炳勳帶著兒子一同來參與,另一位是他兒子的同學,他們三人是路跑活動的常客。

各路車友早已出發,我們約七點半才集結完成。出發囉!

交通有管制,按指揮方向,依路障前進,安全絕對打保證。

曲姊說要先牽車,熱一下身。

隊長澎澎隨後壓陣。

一旁建物頗有氣象,一旁高展桐花開。


曲姊說快熱身完了。

哇!不會吧!沒多久就看到前方各路車友…,牽車團!


看吧!曲姊一熱身完就上馬,真不是蓋的。


前方發現一小朋友,有厲害!事實上,沿路可以發現有不少小朋友參加這個活動。

抵達第一站,蓋章!在此小休。

看!劉姊笑的可真是開心。她平時應該...可能是比較嚴肅的,她在小學任職。

有香腸,澎澎說這家不錯,我也來上一支當早餐。

咦?前方左轉往熊空呀,難道…,這下真的有挑戰了。
ps. 我對三峽的山區路段很不熟。

還好是右轉。這是某大公司的員工休息區,這家公司的福利應該不錯。

再一次遇到牽車團。

這位小朋友奮戰不懈,幫他加油。

抵達第二站,蓋章!在此小休。這二位車友是劉姊的朋友,超勇腳的。我是第一次見面認識。

續行平路,進入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這趟是超高C/P值的活動,有完騎證書、自行車袖套、攤位抵用券80元、免費DIY手提袋、摸彩券、公共意外險、旅遊平安險等,又有安排自行車停車場及管理人員,只要100元。真是超讚的啦。



#東北角山海隧道鐵馬懷古遊


這天2013/5/5一行五人在萬華火車站集合,我們要搭莒光72列車去參加新北市單車日活動 新北市102年單車日活動 東北角山海隧道鐵馬懷古遊。

天氣不錯,列車滿載著要參加活動的各路車友,滿懷言談與歡愉。

YY沒帶車來,直接在福隆用租的。離開福隆火車站,直接進入會場,輝哥遇到同學,聊開了。


會場內人潮不多,因為氣象預報不佳,導致有各路車友很多沒來參加。

報到後沒多久,飄起了細雨。還未到達舊草嶺隧道,已是煙雨濛濛。一旁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記錄著一個值得尊重與感懷的過往歷史。

這位大哥渾身充滿動感,穩健的律動、過人的熱力,肯定是天界級騎士。
ps. 網友MALON大毛:這組輪組偏心的設計,想必是一組超高慣性輪組,加上輕量化的低框減輕重量,價值不斐,低趴的車架幾何,真的是超級標準的場地車,充滿現代感的車身彩繪,絕對是出自大師的手筆。

舊草嶺隧道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一端位於新北市,另一端位於宜蘭縣,名列宜蘭縣縣定古蹟。古蹟保護範圍包括隧道主體及故吉次茂七郎君之碑。


再次進入哆啦A夢的時光隧道,我們要再次的切換古今。

ps. 第一次進入時光隧道的回憶:躦磅空-六洞騎跡 。

這次的旅程沒有丟丟銅,迎面的雨珠,仍然將我們打回現時的的旅程。


大夥趕緊著裝(風衣或雨衣),也預告著今日的計劃有著變化。
ps. 照片左起輝哥、新車友YY(歪歪)、新車友老呂、隊長澎澎。

依隊長通知,有新車友加入,原訂加碼頭城古蹟半日遊(礁溪泡腳後搭首都客運返回)改為愛的100k,直接由福隆騎2丙接106返回,要好好和新車友連絡一下感情。

由於雨勢不停,也意味著變化的愛的100k將為未知。

我的防潑水風衣沒法撐多久,必須率先領騎。這趟環狀活動旅程,我要脫隊單騎騎行。

低磨擦的路面、27x1.25的細胎,伴隨著微微的海風,加速前行。

福連國小是台灣最東的國小,留個記錄。

卯澳,靜!好像我這訪客不該出現在這裡,我是過客,也是外人,突兀的杵在港邊。

這是一鏡雙塔嗎?

一個短短的環狀旅程,完騎只是一個記錄,來年我將回憶。

隊友維持隊形,陸續抵達活動會場。

匆匆搭上區間4137列車,到瑞芳站就已確認天氣晴朗,我們再臨時變動計劃,決定由汐止轉走河濱自行車道返航。


ps. YY沒帶車來,繼續搭列車返回萬華。

約以25km/hr定速前進,新車友老呂居然是含著碟煞跟騎(碟煞早已進砂),果然是勇腳,難怪隊長說要愛的100k。



Remark:
1. 2013/5/4、2013/5/5旅記。
2. 2013/5/11發佈於 Mobile01 。
3. 2013/5/12發佈於Google Blogger。


後記:
1. 2014/2/3走訪大溪二敬亭(蓮座山觀音寺敬聖亭、齋明寺敬字亭),小繞樹林國小補拍。


2. 2014/2/20新增分享新北市樹林區古蹟巡禮 GPSVisualizer地圖GPX軌跡記錄



後記:2014/7/5
樹林彭厝(舊地名)鎮安、重興宮皆位於樹林區太平路247巷巷底,這裡不是古蹟或歷史建築。進入牌樓右側為重興宮,左前為鎮安宮。

重興宮為土地公廟,按牆面所書沿革記,「福德正神」石為清乾隆10年(1745)古物,建廟始於同治年間。
ps. 樹林市誌p568記載重興宮為同治元年(1862)募建。


鎮安宮主祀邢府王爺,木雕邢府王爺像〈附木椅〉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登錄為古物;按廟方 樹林彭厝鎮安宮 說明神像為隨明延平郡王鄭成功渡海來台,直到清嘉慶17年左右恭迎至樹林,再於1975年籌備建宮。


樹林石灰坑拱橋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2014/3/14登錄為歷史建築,位於民和街83巷口對面,跨臥石灰坑溪;以石塊堆砌成橋基,紅磚成拱,現況良好,為日治時期石灰坑地區重要聯外道路。


1921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及1924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粗略判斷,原石灰坑地區道路即過此橋越石灰坑溪(由上游至下游),轉走左岸(現今民和街在右岸)至穿過鐵道,再經山仔腳或中坑,往彭厝方向;或直接沿鐵道往樹林或鶯歌方向。
ps. 就個人所知,1924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是非常準確的;一些台灣堡圖的誤差稍大(雖然也夠準)。另外,雖然可以將石灰坑拱橋年代推至1921年前即已存在,並不表示此橋體就一定在1921年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