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3年9月22日

參訪烏來發電廠


烏來發電廠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於日治時期1942年動工,1945年受戰爭影響,工程因而停止。

戰後台電接管,1946年進行未完之隧道工程,並興建沉砂池、壓力鋼管路內壁襯砌、攔河壩排砂、進水閘門等,再於1947年著手裝機。第一台發電機組於1949年開始運轉。但是,新龜山壩(現稱桂山壩)已使河床升高,砂石淤塞尾水道,致無法順利出水;且於洪水期間,河水一再侵入廠房,此係因日人原設計未臻考慮完善。遂改變設計,包含將溢流式之桂山壩改為活動式(機動調整河床高低)、改建尾水道、加建廠房防洪壁等,於1951年完成運轉。接著第二台發電機組於1954年運轉,總發電量達22,500瓩。

烏來電廠的主要引水口有兩處,分別為南勢溪羅好壩,和南勢溪支流的桶後溪阿玉壩,二者皆為發電專用單目標水壩。羅好壩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阿玉壩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興建於1947年,並於1965年壩頂加閘。
ps. 羅好壩 維基百科 1942年開工,中途於1945年停工,19477月復工,至19546月完工啟用。
ps. 阿玉壩 維基百科 興建於1943年。
疑:個人對於官方說法之羅好壩和阿玉壩的興建年代確實存疑,因為烏來電廠必須要取水、壩體要完成,而文資局資料顯示機組在1945年船運遭擊沉,所以判斷官方說法之興建年代1947年為完成年代。記錄待解。

日治1941年,龜山烏來道竣工,新店至烏來車道全線完成(路基6~8m)。據信,此道路的目的即為興建烏來電廠用。

南勢橋(吊橋)興建於1932年,於1970年間拆除,主要為林業台車用橋,並於興建阿玉壩期間運輸物資。
新南勢橋(吊橋)興建於1943年,於1959年改建,於1960年因落石毀壞。興建主要原因為配合興建烏來電廠及羅好壩。
ps. 台車道可通信賢,信賢至羅好壩疑為索道。
ps. 台車道可通阿玉壩。
ps. 台車道全部在南勢溪左岸,分向於烏來南勢橋跨越南勢溪,再以之字行台車道翻越至吞頭仔,然後再沿桶後溪左岸可至孝義。

攬勝大橋興建於1960年,完整取代新南勢橋。
烏來電廠明隧道原僅為道路,台電基於安全考量增建明隧道(興建年代有),並命名安全走廊,後於1969年因落石毀壞。
烏來隧道完工於1971年,完整取代烏來電廠明隧道。

電廠於1975年開始精簡組織,現為無人電廠,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年發電廠目標約一億三仟萬度。


【遊記】

要在非假日時間參觀烏來電廠?對我這標準上班族而言,沒錢也沒閒!可真是有點歹命啊!2013/9/8獲悉烏來林業生活館 新北市文史學會 2013/9/21「新店溪水電能源再生行旅」,是週六,又可參觀烏來電廠,這是難得的機會,當然要報名參加。

09:10抵達烏來林業生活館報到,三三兩兩,今天來參加的學員不多。約09:30老師先帶著大家在林業生活館,依循著短片、照片、實物介紹著烏來特有的林業與台車文化。

我對烏來林業與台車早已熟稔,先到屋外賞瀑養性去了。
ps. 我沒有很混喔,請參考:尋訪台車道-台車文化原鄉


第二節課是戶外走讀:情人步道生態觀察與解說。老師隨意地東指西引,偶爾佇足摘葉品味,串聯著細細的解說。當然,手上也準備著舊照片,不時夾雜著台車道的景點解說。

我呢?這真的有混了,不時地回拍台車道。對生態外行,聽了許多,回到家就全部還給老師了。哈!

一旁觀景台有一小水瀑。拍來也是有個樣,手上這三防機還真不錯。

一些同學認真的學習,一些更是勤作筆記。

來到一短牆,老師說這菱形是表示泰雅族的祖靈。因為泰雅族相信祖靈,所以敬老尊賢、長幼有序,沒有法律也絕不會亂套。
ps. 老師說沒見過這黃色,應該是施工錯了。

一旁的另一位老師說,日治時代一些坡坎就是生態工法,很值得借鏡。

對岸軍艦造型的烏來電廠是我此行的目標,滿心期待著!


咦?130?有什麼問題嗎?老師率先進入「摸乳」巷。哈!原來裡面躲藏著一戶「車仔寮」。
ps. 車仔寮:台車工友宿舍,也稱車寮仔。


幾陣斷續的風雨,不減師生的同怡樂。

途經烏來街(俗稱烏來老街),這位是健康爽朗的台車耋老朱鴻基先生。今日一樣,仍是不期而遇。真是有緣!問候一下,只是,他可能已經把我給忘記了。

由於多次陣雨的關係,我們一行抵達烏來電廠(現稱桂山發電廠烏來分廠)已是姍姍來遲;老師已然等候多時,經由新北文史工作室小姐的簡單說明,立即指揮警衛放行。

烏來隧道為烏來電廠專用,是進入電廠的唯一通道。隧道有著幽暗的燈光,就如時光隧道般,我們即將有幸進入參訪一座歷史建築,是日治和國府接力完成的一工程史蹟。我的精神由隨性無為轉為立即地緊繃與亢奮,我正期待著與烏來電廠的第一次深入接觸。

烏來隧道可以說是「S」字形;兩端為短半圓弧,中間為一長直線。通過第一半圓弧,前半直線為鐵皮浪板所包覆,與牆體有間隙,判斷為主體結構安全,但有滴水或滲水的水濂洞;後半直線為簡單清水模澆注成形,無任何裝修,除了必要的燈具與電線除外,樸實無華;通過第二半圓弧,即是隧道出口,豁然開朗,前景對岸是林立卻無整體規劃視景的溫泉旅店,左側是直行是通往烏來電廠的舊大門。


大門和警衛亭正如台電的一貫作風,簡單實用;就是因為沒有特殊而特殊,不像現今的高樓大廈,要的是門廳,要的是氣派,大而無雅,近看則索然。


為什麼呢?說穿了,電廠是印鈔票,而華廈卻是淌血汗呀!!!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在我的眼裡,實用無華帶巧施是最佳的設計。


個人以為,烏來電廠軍艦造型得電廠最佳造型獎絕對是當之無愧,雖然只是單純防洪壁的理由,或為偶發,但卻成就永恆。
ps. 這張是之前拍的。

進入電廠,由於目前機組仍在運轉中,機房內高分貝的非常嘈雜,老師(課長)準備了手提廣播麥克風在通道廊解說。

個人卻覺得這嘈雜有著不斷的韻律與美感,是我生病了嗎?才不!這樣的利澤民生,才是我輩中人的終極目標。不好意思,我是機械系畢,是做工程的,特別是大型轉機,所以,高分貝?誰要理它。

由解說及碑銘可知,烏來電廠為增產肥料(四時稼檣用)而擴充電力,並說明了下游久湮(尾水道淤塞)原由,碑刻於19512月。

入眼兩座立式水輪機組,有著高大雄偉的身驅;由銘牌得知,一號機組為東芝TAF-VCT type、出力12500 KVA20 Pole,二號機組亦同。一號機組為1953年出廠,二號機組為1949年出廠。
ps. 我個人監造組裝(國外技師指導)的壓縮機,或成串的膨脹、壓縮、發電多效能的,也有比這兩台大。但年代如此久遠,卻是第一次;立式也是第一次(照片的不算)親眼目睹。
ps. 二號機組的年份比一號機組還久遠喔。


折回,在舊大門口發現一方向迴轉盤,疑似「日晷」,記錄之。

這位新北市文史工作室小姐,給她拍照留記錄。
ps. 之前也拍過,但這是第一次po上個人網誌。

同學們主動要求再合照,哈!看來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讚的啦~!台電枝仔冰免費品嚐,不用客氣,一人兩支,吃不完繼續,但不要拿了不吃。這是新北市文史工作室小姐說的,她真的很直接、很有趣喔!真是太感謝了!

這是我家小奕(Gary),現年小四,喜歡和我走訪古蹟,看來我這老爸做的還不算太差。哈哈哈!

折返攬勝大橋,再接觸泰雅「祖靈」圖騰,佇足、注目、冥思。我要回家了,後會有期!


Remark
1. 2013/9/21旅記。
2. 2013/9/23發佈於Google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