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21年10月17日

台北水道第二次擴張(草山水道)


百貨流通,人口累增,街衢膨脹,估算1925給水達126,000人,淨水設備屢處滿載,餘裕憂慮,對策急要,調查研究選擇大屯山方面湧泉水源計畫(*1)最為適切有利,1924-02-06水質取樣試驗(*2),1926-08-26殖產局囑託市川雄一提出第一、第三水源「調查書」,1927-04-23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任市尹囑託,隨即於1927-05-07提出「報告書」(*3),包含設計方針及內容,1928-03-08擴張工事認可。台北水道第二次擴張,新設水源28,800CMD,合併現有給水預定320,000人、每人平均消費0.167CMD,合併設計總供水量53,440CMD(*4),總預算2,500,000円。
Ps. 貼圖為台北水道擴張工事設計圖,取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541003】。


市役所設立臨時水道擴張課,成立草山、三角埔、士林事務所,1928-04-18
草山事務所鎮祭。用地買收、水源協議、佃作補償、家屋移轉,工事著手。工程於1929-04-01起工,設計變更前後三回,項目主要包含廢止第三接續井、變更發電所位置、隧道型貯水池改普通土覆型、新設配水井、災損復舊、…等,全部工程於1932-03-31竣工,1932-07-23使用許可,完竣總工費2,142,134円。
Ps. 貼圖取自國立台灣圖書館【臺灣水道誌w/圖譜(1941)】。

完竣主要設施依序如下:
1. 第一水源取入井:取水井1.7*2.0*1.1m,外部建物2.8*6.4*3.6mH粗石砌牆、RC屋頂。1928-09-07起工,1929-06-30竣工,門額「滾水頭」。

2. 第一接續井:接續井2.4*2.4*2.4m,外部建物4.2*4.2*3mH粗石砌牆、RC屋頂。1928-10-17起工,1929-05-10竣工。
3. 第一水管橋:槽型鋼桁橋1*21mL、橋腳粗石砌,1928-05-07起工,1928-11-16竣工。
4. 第二水管橋:槽型鋼桁橋1*21mL、橋腳粗石砌,1928-05-07起工,1928-11-16竣工。
5. 第二接續井:接續井2.4*2.4*2.4m,外部建物4.2*4.2*3mH粗石砌牆、RC屋頂。1928-11-26起工,1929-04-30竣工。(*5)
6. 第三水源取入井:取水井1.7*2.0*1.25m,外部建物4.2*7.0*4.25mH粗石砌牆、RC頂。1928-10-11起工,1929-07-31竣工,門額「湧泉臺」。(*6)

7. 草山水管橋:橋體RC造,內部1.995*48.4mL,一側為第一水源導水鐵管、一側為第三水源導水暗渠,1928-10-01起工,1929-06-12竣工。

8. 氣曝室:建物RC造,面積9*5.5m。第一水源在此氣曝後,轉入連絡井會合第三水源。1928-09-04起工,1929-10-31竣工。
9. 連絡井:第一、三水源匯入連絡井2.4*2.4*1.7m,外部建物4.2*7.0*4.25mH粗石砌牆、RC屋頂。1928-07-24起工,1929-05-10竣工。

10. 調整井:水槽11.2*3*3.75m,外部建物13.22*5.02*3mH粗石砌牆、RC屋頂。1928-04-01起工,1929-08-31竣工。

11. 發電所:建物RC造,內置水輪機、發電機機組,1930-06-23起工,1931-01-24竣工。與調整井高差208.79m,有效水頭204.85m,發電容量約500kW。所發電力售予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線路連接至士林變電所。

12. 貯水池:貯水池RC造,74.99*40.542*4.043m,池頂覆土。內部中央走道1.524m寬,貯水池分二,各池36.249*39.909*3.673m,有效水深3.285m,池中設導流壁,有效容積9,000 m3。池頂設排氣管60個,中央走道兩側設排氣塔供人員進出,1930-02-18起工,1931-03-31竣工,門額「活水頭」。通水試驗期間,池壁及底部部分龜裂,復舊保鞏及設計變更,1932-02-28竣工。(*7)

13. 配水井:配水井D2.438*4.572m,外部八角建物磚牆、RC屋頂。
14. 量水室:建物9.89*6.25*3.6mH,石牆、RC頂。(*8)
Ps. 以上寫真取自中研院台史所圖書館【臺北市水道誌(1932)】。

Note:
(*1) 由水道擴張工事「理由書」可以得知大屯山方面湧泉水源為1918調查結果。
(*2) 「水質試驗成績書」記載1924-02-06取樣。
(*3) 「調查書」和「報告書」皆僅述及第一、第三湧泉水源,顯然此時已將第二水源排除在外。
(*4) 關於記載供水量、總工費,各版本略有差異。此按【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昭和15年度)】紀錄。
(*5) 若依【臺灣水道誌w/圖譜(1941)】記載,第一、第二接續井為同日起工、同日竣工。此按【臺北市水道誌(1932)】記載。
(*6) 關於門額刻字,部份已有模糊,推論應為「滾水頭  昭和四年四月  臺北市尹  田端幸三郎」和「湧泉臺  昭和四年四月  臺北市尹  田端幸三郎」。有趣的是,「滾水頭」顯得富有韻味,「湧泉臺」是正經八百,相比大不同。更有意思的是,二者在昭和四年四月皆尚未完工,且此時田端幸三郎隨即轉任新竹州知事。
(*7) 東西兩側排氣塔磚造RC頂,西側門額「活水頭  昭和六年早春  臺北市尹增田秀吉」。
(*8) 今已不存。原事務所、量水室和宿舍已合併改建,現為「陽明營業分處」。

Ref.: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昭和04~16年度)】
【臺灣水道誌w/圖譜(1918)】
【臺北市水道誌(1932)】
【臺灣水道誌w/圖譜(1941)】
【臺灣自來水誌w/附圖(1977)】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典藏號:00010541003】

走過路過專訪過,以下為個人拍照紀錄,分別自2012迄今。
第一水源取入井


第一接續井

第一水管橋

第二水管橋

第二接續井

第三水源取入井


草山水管橋


調整井

發電所

貯水池


配水井


Remark:
1. 2021/10/17初稿貼於Google Blogger。
2. 2021/10/23、2021/11/7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