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6年6月30日

草率隨筆


1900/9/10農事試驗場特別報告第一號:調查台灣農業害蟲,列示包括部份蝶類幼蟲蟲害。
ps. 貼圖取自國立台灣圖書館:農事試驗場特別報告第一號。

1905/8/18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近日學界日新,博物之人亦日盛,某博士嘗言蝴蝶之類,不過三百六十餘種,新竹內地某氏者,頗不服其說,竊意台灣蝶類甚多,當不僅如博士所云之數,乃招同志數人,開撲蝶會。

1906/1/16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德國陸軍大尉飜哇冷芝爾氏日前來臺,往苗栗地方蒐集動植物標本三百餘種,如蝶類固有珍奇者,兒玉總督贈與羌仔一匹,該氏頗大滿足,昨日便船歸任。

1908/1/19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理醫學博士毛屢卓黎卓氏來臺,為俄國地理學會所囑託,日前往訪佐久間總督及大島民政長官代理,已許其旅行於島內,遂於昨日向安平啟發,然後與該地英國領事歪屢挽氏同行,預定兩月間在埔里社、阿里山地方,試行採集昆蟲、蝴蝶類。

1908/10/24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對外開館,館長為川上瀧彌。

1909/11/12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埔里社有喜間國太郎氏,曾多年跋涉本島各處,蒐集昆蟲及動物類而剝製之,日前來北,販賣其剝製鳥獸及展翅蝶類,銷路殊佳,聞其蝶類甚多珍奇,價格大抵三圓五六十錢,以之為教育參考品或裝飾室內,比懸畫尤優美而有實用也。

1910/12/10臺灣博物學會成立。

1911/1/21臺灣博物學會第一次集會,川上瀧彌為第一屆會長。

1911/3/9臺灣博物學會會報創刊號發行。

1911/7/20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德國男爵氆列星氏,現正渡臺,赴東海岸採集蝶類,聞其妹亦是採集蝶類最熱心家,其蝶類陳列於柏林博物館。

1918/9/16臺灣日日新報:埔里社特產會社以蝶類加工,裝置於玻璃箱內,為室內裝飾品,銷售頗廣,對捕捉來賣者,給價普通一匹一錢,翅大而美麗可觀者,四五六錢不等,男女兒童出郊捕蝶者殊多云。

1928/7/15新高山彙の動物學的研究(豫報)發行,鹿野忠雄著作。

1929/6/8臺灣蝶類圖說發行,伊藤三男著作,定價金三圓八十錢。

1936/7/2大屯山彙、阿里山、新高山、次高山及タロコ(太魯閣)一帶の蝶類概觀出版,楚南仁博著作。

蝶史完全不是我的專長,我只是專學識蝶、順便自娛一下而已。可是,我的坎棧差太多了!

就以蓬萊環蛺蝶(埔里三線蝶)Neptis taiwana Fruhstorfer, 1908為例,Fruhstorfer是何方人物?1908發表在那份期刊或文件?還有,東方喙蝶、絹斑蝶也是Fruhstorfer發表,經查2013/7/5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修訂台灣產蝴蝶名錄(含疑+偶/共419種),這位Fruhstorfer先生具名共達113種,哇!真是驚人的賢拜~。
ps. 貼圖為蓬萊環蛺蝶(埔里三線蝶)


又若意圖以學名來Google搜索,早先的學名是不一定等同現在的學名,我試了,外行就是外行,完全不知依循脈絡,所以,乖乖寫大要,無法深入。確實是有遺憾,也是無奈的!

個人小小心得提供:
1. 台灣蝶類個體研究起始,應(疑)起自農業發展的需求。
2. 台灣蝶類文化發展源自世界各國的博物學興起,當無疑問。
3. 專業採集人和標本販售者,間接或直接使國際流通,使博物學蓬勃發展(蝶類僅為昆蟲學鱗翅目之其一)。
4. 蝶類加工可以視為過渡型的經濟產物(賺錢),不能以現今環保觀點看當時的民生常態或環境。


Remark:
1. 2016/6/30貼於Google Blogger。
2. 2016/7/1自覺此篇頗為草率,原標題刪除並更名,汗顏!
3. 推薦一本「臺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有興趣者,請自行入手閱讀。

2016年6月7日

藍灰蝶交尾


這二段的相機錄影,都是今天所拍攝,是不同對的藍灰蝶(另一俗名:沖繩小灰蝶)交尾記錄,是有趣的。

首先,記錄了雄蝶求偶的拍翅動作,也見識了雄蝶交尾近乎360度的(誇張)柔軟身段。


而最最~最有意思的是第二段的錄影,雌蝶原先正在產卵~,有看到嗎?



Remark:
1. 請依個人網路頻寬調整,上傳影片為1080p。
2. 2016/6/7貼於Google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