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4年7月26日

蕃社坑水力發電所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台灣第二座水力電廠是小粗坑,直到2014/7/22麥德姆(MATMO)颱風夜。當時正在搜尋基隆水道文史佐證寫真,意外得知台灣有一座水力電廠在蕃社坑,而且居然比小粗坑電廠年代還久遠,著實嚇了一大跳。 


按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1908/10/10出版「臺灣寫真帖」日本國圖書館:臺灣寫真帖,並凡例說明寫真帖為1908年後半年初開始蒐集,可以明確得知寫真帖拍攝為1908/7~1908/10期間

龜山發電廠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1903年開始建造,1905/7竣工,為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宜蘭廳7/15前進,深坑廳7/25前進,10/2屈尺叭哩沙線隘勇線貫通。
ps. 1997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路線自深坑廳轄內現有吶哮隘勇線之樟樹溪口,渡南勢溪,沿右岸溯至須麻罕及施拉克兩溪合流處後,渡須麻罕西至施拉克溪右岸,溯至旋回於東北方之地,再渡該溪沿岸頭至深坑廳與宜蘭廳交界點之紅柴山頂,然後自該山脈南向經破鐺溪左岸之岸頭至該溪口連接宜蘭廳轄內叭哩沙之現有隘勇線(路線自信賢北方樟樹溪口,渡南勢溪,沿右岸溯至福山後,再沿右岸往下盆,穿越中嶺山)。

隘勇線電網封鎖,火砲威嚇轟擊,逐步縮減山區管制範圍,迫使原民集團移住,直到總督府1915/9訓令全面改制蕃務官吏駐在所為警察官吏駐在所,正式宣佈全台為行政地。



ps. 隘勇線電網封鎖取自理蕃概要1912
ps. 火砲威嚇轟擊取自臺灣寫真帖(1908
ps. 集團移住取自臺灣鐵道旅行案內(1935)寒溪社。

1905/7~1915/9期間,不考慮民間自用發電所,總督府完成的發電所 維基百科:臺灣日治時期發電所列表 不過6座電廠而已,簡列如下:
1. 龜山發電所:1905/7竣工。
2. 小粗坑水力發電所:1909/8竣工。
3. 竹子門發電所:1909/12竣工。
4. 后里水力發電所:1911/7竣工。
5. 高雄第一火力發電所:1914/2竣工。
6.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1915/4竣工。
若再細細思考,此需將高壓電配送至山區隘勇線(全台前進線,可謂路途遙遠,電力壓損太大;若再考慮隘勇線前進擴張時間(年月),我的答案是僅有一座「龜山發電所」曾參與隘勇線電網而已。是不是總督府「理蕃單位」有「理蕃用臨時發電所」?答案已是昭然若揭!蕃社坑水力發電所會是總督府第二座水力電廠嗎?還有其他地方有嗎
ps. 龜山發電所發電為1.1KV高壓電,姑且可以(合理)假設防禦電網為1.1KV
ps, 個人認為蕃社坑水力發電所很像龜山發電所,我指的是高度差(純就工程觀點而言),但資料有限,真的沒把握。

蕃社坑?這是一個陌生的地名。尚幸個人對隘勇線已有些許認識,結合「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工具,按線索「南澳方面隘勇線接續」,得知蕃社坑在南澳北方;按線索「左為烏帽山海拔約三千尺」,得知蕃社坑東有烏帽山海拔約1000公尺

確認蕃社坑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境內。還有遺蹟可尋嗎?估量是沒有了;若要有,或許堰堤取水口還有機會,我確實是不知道就讓它煙滅、改建回歸自然吧!



【後記#2014/7/28

經同好友人告知,另有一座「理蕃用臨時發電所」位於新竹內灣,請自行連結 內灣發電所遺址、農業水圳及「南坪古道」
ps. 推薦一下這位大哥(八里林仔)的網誌,只是他好像很久沒寫新的網誌了。


Remark
1. 除註明外,以上所有寫真取自日本國會圖書館:臺灣寫真帖(1908)。
2. 2014/7/26發佈於Google Blogger
3. 2014/7/28新增後記。
4. 已上線探索蕃社坑水力發電所,有興趣者,請點選 連結

2014年7月13日

北投水道


日人領台初期,北投以溫泉出名,浴客往來不絕,水道計劃必要;1910年(明治43年)水源探查發現,及水質試驗頗為清淨,北投水道計劃工事施行。

水源地二箇所,第一水源地鳳梨宅泉,第二水源地汴頭泉;給水區域含浴場附近、北投驛(火車站),及其幹線左右市街和聚落。現住人口2,340人,浴客一日最大500人,考慮人口增加及餘裕,計劃4,000人所要量。

工事於1911/3起工,自水源區起,依序包含鳳梨宅泉取水口箇所、第一水槽、汴頭泉取水口箇所、第二水槽、第三水槽、景觀噴水池,及其相應管線,同年6月竣工並給水;總工費金18,450圓。


【遊記】

鳳梨宅泉西端入口位於復興三路152巷,東端入口位於登山路69-1~69-5號;兩端可經由產道、步道相通。幾次亂亂騎經過兩端入口,每次都路過錯過,以後由行義路往復興三路櫻花道,就可由此借道了。

鳳梨宅聚落步道旁裸露的水管,透露出近代水道工藝。 

善變蜻蜓隨手拍。

鳳梨宅泉為北投水道第一水源地,外觀平實;下方低處水槽,即(應)為第一水槽。


東端出(入)口旁有一景觀台,視野遼闊。

位於市公車站牌「水源地」旁汴頭泉,造型古典簡約。



現場左側有一方形地下水泥建物,粗略判斷為接續井;按寫真帖,汴頭泉左側尚有一低矮方形建物,四坡頂小圓柱,今已消失。


對面下階梯,即為水管路,可見流量計(現代新型)及防震彎頭。


盤古蟾蜍隨手拍。

循步道(水管埋在步道下方)前行往義方國小方向。按當地住家說明,第二水槽位於步道右側,已坍毀、無殘跡;步道左側有電塔,留記錄。


續行,右側為義方國小,右前為泉源公園,正前為挹翠橋。

挹翠橋旁再現管路。按「臺灣水道誌」北投水道工事費表,個人懷疑此挹翠橋原為水管專用橋,後再改建為可供車行的道路橋樑。


過挹翠橋,循階梯上行;第三水槽位於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新民加壓站內,於高點(慈安二村圍牆旁)確認原第三水槽已改建。



途經前日軍衛戍醫北投分院 文化資產個案導、北投溫泉浴場 文化資個案導覽、北投公園噴水池,隨手拍。




這趟的健行軌跡還真有點亂,鳳梨宅泉是問路問出來的,第二水槽位置是當地住家告知的,第三水槽(新民加壓站)是傻繞大圈加小圈,哈!北投水道文史走讀,完成!


【文史補充#2014/7/24

1. 1937年(昭和12年)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第一次擴張工事於1929/7起工,水源地擴張給水預定5,000人所要量,於1929/11完工,總工費金18,000圓;第二次擴張工事於1932/3起工,新增紗帽山麓湧泉(北投第三水源),給水預定10,000人所要量,於1933/3完工,總工費金48,643圓。


Remark
1. 以上所有佐證資料取自臺灣水道誌、臺灣水道誌圖譜。
2. 2014/7/12遊記。
3. 2014/7/13發佈於Google Blogger
4. 2014/7/24新增文史補充。

2014年7月11日

台灣神社竝士林水道


日人領台期間,於1901/2興建台灣神社,9/26完工,10/24舉行落成大典,10/27舉行鎮座祭。神之用水取自士林園藝試驗場湧泉,由人伕搬運至神社;雜用水取自基隆河,過濾使用頗為費心。

台灣神社水道(自來水)計劃議起,於1911年(明治44年)春著手實行;際此同時,士林市街給水水道議出,並案處理。台灣神社域內人口及士林市街現住人口加算為二千八百六十人,依預訂人口五千人,及神社消防給水,總計二萬二千五百立方尺所要量。台北廳芝蘭一堡雙溪庄雙溪山腹湧泉水源調查良好,水道舖設決定。

自水源區依序包含取水口箇所(建物)、圓形配水井、配水井方行上屋(建物)、事務室、送水幹線六吋鐵管至士林市街、四吋鐵管延長至神社唧筒井(抽水井)、唧筒室(幫浦間)、壓揚唧筒二台(其一為備用)、送出管三吋、神社貯水池(淨水池)。工事於1911/3起工,同年5月竣工。

圓山有數遊園地,1912/7自神社水道末端起,經明治橋,至圓山忠魂堂前(約今臨濟護國禪寺),含公用栓、公園噴水給水,於1912/9竣工通水。

台灣神社水道費金38,316圓、士林水道費金15,000圓、圓山附近給水費金3,281圓,以上總工費金56,597圓。




#參訪記錄:

取水口箇所位於故宮博物院西北側,緊臨福德宮,現況良好;據當地民眾表示,水公司不定期派員入內整理,水量穩定不斷。







Remark
1. 以上所有佐證資料取自臺灣水道誌、臺灣水道誌圖譜。
2. 2014/7/11遊記。
3. 2014/7/11發佈於Google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