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很多時間,這條路線的起點在劍潭寺,依序經劍南蝶園、臨溪路100巷、素書樓、王寵惠墓園,終點在東吳大學大門,古蹟人文、生態賞蝶、漫步健行,就是一個上午的悠遊。
若以單車(登山車限定)騎行,以士林、劍潭或圓山捷運站為起點,依逆時鐘方向,中山北路、北安路、劍南路、臨溪路、至善路、福林路,接回中山北路而組成環線,這是輕挑戰級的單車親山線。
【遊記】
劍潭寺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創建於明代不確定時期,經乾隆38年、光緒34年、日治時期大正3年歷次修葺,再因台灣神社擴建建築群,被勒令強制拆遷,於昭和12年(1937)遷建於現地。
現存劍潭寺係將原舊廟三殿建材混合成空間高聳的單殿一條龍,廟方保留許多原有石雕、木雕和石碑,值得細賞。
劍南蝶園有三個入口,我選擇由北安路入口(近自強隧道口)進入。枕木步道刻有姓氏,名「百家姓步道」;仔細看了一下,姓氏重覆頗多,借用百家姓之名而已,這不重要。
Papilio paris nakaharai
一開始沒發現這隻,有保護色,直到牠在我眼前「貼地飛行」,才暴露行藏。
Junonia lemonias aenaria
這篇遊記是2014/8/10和2014/8/16兩次的記錄。第一次巧遇賞蝶學員,他們知道我是獨行,都以為我是資深蝶友;我是面皮薄,藉詞緊閃免漏氣(台)。第二次遇到蝶會志工及石姓女講師,其中還有一位是建立網路「台灣蝴蝶圖鑑」的蝶友,小聊了一下,哈!這樣才好偷師呀!
石老師觀察這隻異色尖粉蝶(台灣粉蝶)不會動,就認為一定有問題;果不其然,是被蜘蛛逮住,掛點了。
劍南路林蔭夾道,少有車行,單車車友、山友三三兩兩悠悠遊,間或慢跑者一二。
這隻應該是黑鳳蝶,沒把握,在我右側林間,約略相距2~3m,不停地只晃了一陣子,飛遠了,回到家才發現一旁還有一隻小弄蝶,美圖就此勉強一張,差強人意。
Papilio
protenor
過營區,路旁石雕頗有古樸意境。
由劍南路左轉臨溪路100巷,巷口新設一個導覽牌,前後二隻琉璃翠鳳蝶,熱舞來迎賓。
我是生態大外行,拍到美圖,回家上網查資料,自得其樂。「嘎嘎昆蟲網」解說較多,有些還有差異比較說明,再以學名查「台灣蝴蝶圖鑑」佐證,這是我使用的方法。
「台灣蝴蝶圖鑑」用的蝴蝶名稱是官方名稱,「嘎嘎昆蟲網」可能是建立較久,蝴蝶名稱是慣用名稱。我是初學者,兼容並蓄是目標,只嘆記性太差。
Ps. 似乎「台灣蝴蝶圖鑑」和「嘎嘎昆蟲網」使用的蝴蝶學名有一點點誤差,就當筆誤好了。
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
哇!這紫斑蝶不好認,可要細細判別、多方確認了。前翅腹面中室附近有一枚白色大斑,近外緣有2列白斑。
Euploea tulliolus koxinga
Polygonia c-aureum
lunulata
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
臨溪路100巷道路破損,路況符合單車越野。以前經過幾次,幾隻狗雖有被管束,卻是吠得兇;最近這兩次,乖多了。這巷道可以稱為步道,沒多少住家,只有靠近自強隧道端才有連續的住家。就個人感覺,這裡是賞蝶秘境,可以獨享,我喜歡一個人儍拍。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長距變焦鏡的壞處就是自動對焦慢,雖然蝴蝶飛得不是很快,但只要是在飛行移動狀態,遠距對焦就沒法拍清楚。基本上,要一些運氣,需要蝴蝶多採蜜、多喝水、多休息。自深沉的記憶裡,小時候拿著網子追蝴蝶的景象浮了出來;若干年後,我也會回憶起拿著相機捕捉畫面的鏡頭。
這隻大鳳蝶,雄,翅腹面基部有紅斑。個人覺得嘎嘎昆蟲網解說介紹詳盡,超優。
Papilio memnon heronus
小溪溝邊,蜻蛉目群,至少十來隻。我習慣稱牠們都叫蜻蜓。哈!肥的是蜻蜓,瘦的是豆娘。
Euphaea formosa
一些蝴蝶都有擬眼紋,這隻切翅眉眼蝶的左擬眼紋為保護自己(欺敵)而短缺。切翅眉眼蝶(切翅單環蝶)與淺色眉眼蝶(單環蝶)不難判別,前、後翅外緣切角狀為切翅眉眼蝶。
Mycalesis zonata
線蝶亞科中的三線蝶真是太難分辨了!二圖是不同隻喔!會都是豆環蛺蝶(琉球三線蝶)嗎?完全沒把握。
Ps. 牠們都是異紋帶蛺蝶(小單帶蛺蝶)。
離開臨溪路100巷,人行道緊臨車水馬龍的自強隧道北端口,靠右下階梯,自橋下穿越馬路,沿溪邊道路進入東吳大學校區。左側即為國學大師錢穆 維基百科:錢穆 故居:素書樓。
向歆年譜拒康考,諸子繫年辨先秦,
昔日講堂哲人語,今日庭院蟲鳥吟。
錢穆故居 錢穆故居紀念館 為免費參觀,每週二至週日(AM.9:00~PM.5:00)開放,每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現由台北市立大學經營;經常辦理講堂、傳習、讀書會、庭園音樂會等活動,並藉以常態性管理。
一樓客廳:
讀畫誦書但隨一室,
二樓書房:
室有詩書滿院春光長住,
二樓樓廊:
一園花樹,滿屋山川,
無得無失,只此自然。
Ps. 以上房室介紹取自錢穆故居導覽摺頁。
短暫地,似乎可以感染些「靜神養氣」,心平氣和;離開前,遇到三位車友進入,打個招呼。除了一房間有老師正在授課外,剛剛參訪全館就我一人。
星期假日的校區空蕩蕩,只要停下腳步,注意周遭,細細觀察與聆聽,可以發現鳥音傳唱,夏蟬合鳴,蝶飛過影,一個不小心,還會給攀爬竄動的蜥蝪嚇了一小跳。
Chilades pandava peripatria
東吳大學為基督教會創辦,能遵從傳統美德,推崇惜紙敬字,此為全台大學唯一,值得喝彩!
這隻像不像「蟲蟲危機」的老大?這裡有一小群喔。真搞不懂是我嚇到牠們,還是牠們嚇到我,就這隻不怕人的硬擋路,奇怪!
Orthetrum triangular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的深入探訪東吳校園,順著階梯,右側西坟引人佇足。
東吳大學
維基百科:東吳大學(台灣)於1954年奉准在台復校,先行恢復「東吳大學法學院」,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院校。石超庸先生於1957~1968任職院長,1961年由台北市漢口街遷到外雙溪現址,1968/7董事會決定恢復「東吳大學」原名,石超庸先生為首任校長,1969/12教育部核准恢復完全大學建制「私立東吳大學」,1974年超庸館為感念而名之。石超庸夫婦墓園
世界新聞網
因興建第一教學大樓而移靈加拿大溫哥華,現狀為衣冠塚。
王寵惠(1881~1958),字亮疇,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 維基百科:王寵惠。中華民國政治家、外交家、法學家,歷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務。
東吳大學在台復校(1951~1961)時期,王寵惠先生於1952~1958任職董事長 東吳大學校史介紹,外雙溪校區第一棟課室大樓「寵惠堂」(現今行政大樓)即是紀念王寵惠而得名。王寵惠墓園位於石超庸夫婦墓園後上方,於2014/6登錄為市定古蹟 中時電子報。
林木蒼翠,啾啾飛鳥跳躍,
俯瞰校區,近代文人凋零,
紛擾時事,莘莘學子還憂。
哇!這又是啥東東?超小的蜘蛛?大眼瞪小眼的,身長約只有3~5mm。哇哩咧!不繼續「深造」了,自個兒真的只能吐大氣(台)啊~!
還有一些,三防機拍得不好,貼個幾張,傷眼末怪。實在是牠們有點皮~,呵呵!話說我拍的可真夠爽,回家對圖更是爽歪歪、歪歪爽!
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interposita
紅珠鳳蝶 台灣蝴蝶圖鑑
1. 2014/8/10、2014/8/16旅記。
2. 2014/8/17貼於Google Blogger。
3. 2015/2/22校正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