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3年12月21日

楊新湖巡禮(楊梅、新埔、湖口環狀線)


明清時期,台灣地區是一個以閩、粵移民發展為主,而形成的社會,歷經數代不斷的開墾,拓地漸廣、人口衍增,建立起家族、宗族體系;其間,藉由經商、從仕,逐步形成地方鄉紳;而後,慎終追遠,由公廳擴建為宗祠,強化家族地位,並確保族人意識的團結。祠堂是移民史的具體見證。

新埔鎮是宗祠古蹟最密集的鄉鎮,由中正路、和平街、成功街所組成的鎮中心,傳統宅院緊密結合宗祠,燕尾交錯冠全台,值得一訪。

計劃:楊新湖巡禮(楊梅、新埔、湖口環狀線)-宗祠騎跡
節點1:江夏堂,黃家祠堂,現為歷史建築。
節點2:至德堂,吳家祠堂,亦為吳濁流故居,現為歷史建築。
節點3:陳氏宗祠,現為縣(市)定古蹟。
節點4:張氏家廟,現為縣(市)定古蹟。
節點5:劉氏家廟,現為縣(市)定古蹟。
節點6:朱氏家廟,現為歷史建築。
節點7:范氏家廟,現為縣(市)定古蹟。
節點8:林氏家廟,現為縣(市)定古蹟。

伸長跨距,自楊梅火車站出發,循縣道115,初探新埔古宗祠;續118117,順訪湖口老街;轉走富崗,回抵楊梅。楊新湖環線,列名古蹟(含歷史建築)騎透透,粗估里程50k,細節另提供,請備攜車袋,出聲即假日約騎。有人對新埔熟悉嗎?


【遊記】



萬華火車站集合,搭上06:06區間列車(免拆車),旅客不多。

每個人的假日不一定都有閒,各自的活動也不少。此行共4人,可以算是這一年來,團聚騎旅的主要班底。

隊長澎澎,時常單車通勤上下班;順哥,每週固定夜騎兩次,自家裡出發環社子島,出汗回家洗澡再睡覺;輝哥,最酷,偶爾夜騎到關渡吹風,現場Live聽歌,碼頭座上客;我呢?最是懶,幾乎不再參加挑戰性活動,雖然還是會突發奇想,又或抽出計劃單騎遠遊。

楊梅國中校長宿舍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楊梅校前路49號,登錄為歷史建築;原為1948張芳杰先生以「自力建校」的方式,邀集地方仕紳發動捐款,成功創辦楊梅中學,並被指派為首任校長。宿舍建於1953年,現為楊梅故事館。



楊梅江夏堂 文化資產案導覽 為歷史建築;由校前路409號衛生所斜對面小巷進入,為楊梅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客家祖屋。原為十一開間雙護龍(四橫屋)三合院,現存三橫屋,右外橫屋已改(重)建。

以前沿著楊梅溪到楊梅市街,一路上都是黃家的土地,使得江夏堂有著「千傾第」的稱號。

當職屋主為兄弟輪替,負責公廳灑掃及點燈。

屋主非常的熱情,由屋外談至屋內,再由屋內聊到屋外,天南地北話東西;等會兒有團要來(三台遊覽車),相約有期後。

回行沿中山高旁不知名小路,接縣道115秀才路。四章堂建於1938年,有著濃厚日式建築風味的傅氏家族祠堂,為2001年文化建設委員會(現今文化部)舉辦及公佈「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54名。


往新埔騎行間,給順哥叫住,「甡甡路」?回家查一下字典,又長學識了;甡ㄕㄣ,眾生並立的樣子;但仍不知為何以此路名。

小爬坡!沒看到頂。我是努力輪轉,順哥緊跟在後;澎澎穩速前進,輝哥是冒汗壓陣;總算看到新埔鎮大路標了。這坡要再長點,真要氣喘噓噓,時不我與的含恨下馬吐大氣了。然後呢?當然是快樂下滑;少上多下,左瞅右瞧,快樂逍遙與風揚。鉅鹿堂,這家該是姓魏;天祿堂,這家大概是姓劉;還有一些,沒停下記錄,因為我是領騎,不好落隊太遠。



果然沒錯,隊友就是過頭了,只好狂奔高喊。我們對新埔的所知有限,開車是呼嘯而過,沒人到過或停過。折回照門國小,切入河堤自行車道。

吳濁流故居 文化產個案導覽 位於新埔新龍路310巷內,巷口有一「督憲光臨紀念碑」,記錄著日治期第10任總督伊澤多喜男(1924~1926)光臨柑桔品評會產地。

路旁一座古老的石砌伯公廟「鎮安宮」,香火不斷,依然庇護眾民。

偌大的古厝和庭院,悄然無人。正廳大門緊閉,橫屋木門開啟。



「讓國避荊能順父」,寫的是季札讓國,但「避荊順父」不解;「追情掛劍慰初心」,寫的是季札掛劍,無誤!
ps. 季札 維基百科,春秋吳王壽夢四子。

這是一處自導式的文化休憩園地。「歡迎光臨,請自行入內參觀,貴客請簽名」,我說。

吳濁流(1900~1976)先生生長於日治期,接受完整日式教育,而其著作為日治時期的中華民族意識代表作,為台灣文學最重要作家之一。記錄生命體驗,刻畫鄉土情感,創辦「台灣文藝」雜誌(1964),設立台灣文學獎(1965)、吳濁流文學獎(1969)。現今藝文活動也常冠以「吳濁流」之名,如吳濁流文藝營、吳濁流學術研討會、吳濁流文學地景紀念音樂會等。
吳載熙(1935~1966)先生為空軍英雄,海峽風雲期間,戰功彪炳,後任黑貓中隊隊員,惜因引擎故障,失事殉職。
至德堂(古厝門額)、忍辱負重(祖塔顏額)、忠義傳家(蔣經國先生贈匾)。不安的年代,放映出文武交替的內涵。
以上取自現場解說牌及網路相關訊息,稍加節錄及簡略。

沿路的古厝不少,這戶有燕尾,隨手拍。還未進入鬧區,車爆多,塞車,有指揮;沿路的路邊停車,導致狹小車道車行緩慢,也使得單車騎行相對安全。看的出來,多是家庭旅遊居多,因為有不少的大手牽小手,還有推的(嬰兒車)、背的。

新埔國小大門一旁標榜百年豆腐店,澎澎、順哥、輝哥站在門口和店家聊了起來;大門另一旁即為登錄歷史建築的新埔國小校長宿舍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現為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一幢純木造和風建物,創建於1902年,現已整建完成,不少人參觀,有海報解說、影音導覽,還有工作人員入駐。

新埔陳氏宗祠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中正路510號,現為縣(市)定古蹟。整建中,未開放參觀。由外觀之,門神彩繪,裙堵雙麟,已具可看性。按導覽所述,為新埔地區最具代表性之祠堂建築,五開間,二堂二橫帶枕頭槓。值得期待!

過鎮公所,左轉和平街。新埔張氏家廟 文化資產個導覽 位於和平街347巷內,現為縣(市)定古蹟。五開間,一堂二橫,正堂柱挺簷高,入口三關六扇門,頗有架勢。不方便打擾住家,見風範,悄然來,寂聲去。

新埔劉家祠 文化資產案導覽 位於和平街230號,現為縣(市)定古蹟。五開間,一堂二橫(再加外一橫),大門開敞,歡迎入內參觀。

空間高聳,環顧翹脊(燕尾)。正視「源遠流長」,回望「本支百世」。呵!這門要是不開,我可是會厚著臉皮登門求見的。劉明燈(1838~1895)曾為清台灣總兵,在台期間,留下事蹟共二匾、五碑,其中一匾即為此「本支百世」。









這倒爬獅的款式很特別,似乎是孤例(面容平扁),我是第一次見到,留下記錄。

新埔潘宅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和平街170號,現為縣(市)定古蹟。一堂四橫雙院牆,佔地寬廣,大戶人家卻是平實無華。現有住家,不開放參觀。

門前洗衫窟,潘家「螃蟹穴」所在,遭馬路孤立於屋外。現今工商發達,科技千里,傳統風水之說,無可無不可,咱們努力工作拼經濟「卡」實在。

這是路邊的導覽地圖,文化景點、產業地點清楚明白,一應俱全。我事前所做的功課是斷續的,全以古蹟為主,常常花時間在道路串聯,也常會有遺漏,而導致再一次的專訪。這個導覽地圖,可以讓大家一次獲得最大化的悠遊之旅。客家委員會,讚!新埔鎮公所,讚!

新埔朱氏家廟 文化資產案導覽 位於和平街158號,現為歷史建築。五開間,一堂二橫,門開半掩,入目樸簡。



街旁一特色建物,門額竹山別墅,不在導覽地圖的景點內。瞄到一旁門樓,正書「九峰閣」,背刻「倫紀門」,不請自入。這裡隱藏有一幢和洋混搭建物,風韻高雅。也有破落古厝和一嶄新家祠。狗兒太兇了,擾人清幽,速速退離。



基督長老教會新埔教會,於1924年創建、1955年重建,路過隨手拍。

轉入成功街。新埔范氏家廟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成功街1167號,現為縣(市)定古蹟。按導覽說明,范氏家廟創建於1858年,為新埔地區最早建立之祠堂。五開間,一條龍型式。

這位是新埔范氏家廟當家連絡人之一,看我們對家廟建築指東畫西,對建物破舊待整表示遺憾,主動的成了我們的導覽員。他述說著神祖牌位後方的族譜,藉以連繫著從未謀面親族的過程,有著歡喜,也有著些微感嘆;面對家廟成為古蹟一事,政府的作為,家族的共識,費用的集資與捐獻,是慶幸,是光榮,言語間似乎也透出或多或少的無奈。

新埔林氏家廟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成功街13616號,現為縣(市)定古蹟。荒廢狀態留下滄桑的美感。按導覽說明,於1913年興建、1917年完工;雖有搶修搭棚架,推判現狀仍為原貌,期待能早日再現風華。





新興戲院舊址、新埔戲院舊址、天主教聖若瑟堂,隨手拍。





吃飯時間,澎澎說剛剛廣和宮對面一家板條店有人潮。放飯囉!大碗滿意,有好吃,也夠飽,難怪要排隊。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義民路246042號,現為縣(市)定古蹟。堂屋面寬五開間,二堂五橫,門庭廣闊(原為二堂六橫前帶半月池),規模宏大;目前左右橫屋為私人居住,開放公廳及前廣場自由參觀。
ps. 平面圖取至文資局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剛吃飽沒多久,又是午休時刻,我們是尋幽訪勝古蹟團,大夥有必要在此小休一下,我當然是獨自深入走訪,一探「鐵漢家聲」。



一旁有導覽自行車道,跟騎。

這戶天祿堂維護的不錯,頗有可看性。

車道蜿蜒,樹蔭夾道,光影錯織,小有風味。

新埔褒忠亭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義民路3360號,現為縣(市)定古蹟。新埔褒忠亭由四大聯庄、十三聯庄、十四聯庄,至民國64年增加桃園縣觀音鄉而成為十五聯庄,輪流舉辦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行祭祀活動(政府明定為義民節),是全台規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義民廟。



石雕新舊混搭,新品精緻生動,舊物古樸蘊雅。

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北路戰役發生於竹塹地區,六張犁林先坤與石壁潭庄劉朝珍、陳資雲率領二路義民軍保衛抗擊,亂事平定後,義民歸葬於新埔枋寮庄「雄牛睏地穴」,朝廷聖旨御敕「褒忠」匾;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亂,粵籍義民軍死義者百餘人,拾忠骸葬於墓旁,成為「附塚」。





巧遇演員外拍,非常大方給我留記錄,順手拍;可惜我幾乎不看電視,不認得,她有說,我是豬頭沒記性。哈哈!
ps. 話說我的三防機,雖是小防摔,但之前給摔的太重了;現在對焦時,伺服馬達定位慢,搞的我常常亂按「快」門。今年的年終又是狀況不佳,不敢奢望,唉!只能吐大氣!

下一目標湖口老街。老湖口天主堂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位於湖口老街端點,是建立在清代劉銘傳鐵路及日治縱貫鐵路二次改線前的火車站遺址之上(1893~1929)。現為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社區居民的藝文學習中心。



繁華如煙影,百年刻街跡。湖口老街 百科
興建於1916年,另一說為1914年;按老街小史 老街講古,湖口老街的特色在於它幾乎完全保留當日鼎盛時的風貌,為什麼湖口老街如此幸運?一方面是因為老街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所有者,屋主受制於於在拆屋還地的壓力,地主也因無限期租約無法收回土地,於是兩相掣肘,店面街屋悉數保留下來。

湖口老街另一端,湖口三元宮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1904年動工興建,後因與地方風水傳說不合,改建坐南向北,於1918完工,次年舉行登龕大典。三川殿龍柱有看頭。



湖口裝甲新村(乙村)文化資個案導覽 位於湖口市區民生街,現為歷史建築。見證裝甲眷村生活的年代,荒廢待整中。

原訂續接富崗回返楊梅,只是我們太頑皮,沿路又多話,吃好還要加午休;今天是好日子,紅白帖都有,哈!提前收工,結束尋幽訪勝古蹟行,要回家趕場去囉。


Remark
1. 2013/11/30旅記。
2. 2013/12/21發佈於Mobile01 遊記與路線分享區
3. 2013/12/21發佈於Google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