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6年4月1日

白沙岬燈塔(白沙岬燈臺)初史略


1896委託航路標識管理所(*1)選擇建設位址,並著手設計。同年5月中向法國訂購燈器機械,工事準備中。同年8月暴風雨,預定地崩壞,河川氾濫成災,附近隆起沙山高50尺,地形變動。再於石觀音街擇地設計,因該地附近土匪徘徊,致工事遲延。

1898/3建設費預算增額核定,燈籠、燈器委託航路標識管理所調整及製造。同年7/11工事著手,由大澤正業(*2)擔當,技手布施章三(*3)、齋藤伊三郎(*4)監督。

1898/8/25燈器自淡水港入港。

1898/10基隆築港調查事務所讓售二艘船,負責自淡水搬運各建築材料,包含士林產石材(*5)。

1900/9航路標識管理所派二名職工前來(*6)。

1900/12工事竣工,土木課移交通信課。

1901/1/15白沙岬燈臺點燈。圓形磚造塗白色,燈高自基礎上74尺、平均水面上127尺,第三等,石油三重蕊火口折射器附迴轉器,每十秒一閃光,明弧55~235deg,光達距離17.5浬(*7),工費總計84,960-。

1912/5/4改用石油蒸發白熱燈燈器,光力69,000燭光(*8)。

以上資料取自 日本國會圖書館 「遞信志」1928年版,備註如下:
*1 航路標識管理所為日本內地單位,非為臺灣總督府轄下單位。
*2 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府(官)報資料庫 總督府府報所載,總督府技師大澤正業1898/11/16尚在燈臺建設地調查,1899/3/15尚在燈臺敷地選定。
*3按中研院臺史所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技手布施章三原屬財務局土木課,配合工作變動,調任民政部通信課。
*4 按中研院臺史所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技手齋藤伊三郎的第一筆記錄在1902年,之前無可考。
*5 士林產石材?當指現今內湖金面山和北投唭哩岸石,同臺北城牆石。
*6 派員應為指導安裝燈器並調整。
*7 按1900/12/20總督府告示第114號,白沙岬燈臺將於1901/1/15點燈,圓形磚造塗白色,燈高自基礎上74尺、水面上122尺每十秒紅白閃光互發明弧55deg 10’往東、南、西方向共180deg光達距離18浬
*8 光力資訊同1912/5/4總督府告示第72號,告示雖未說明燈器,遞信志所載當為合理。

經查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白沙岬燈臺常置看守,首任看守三名,包括 府(官)報資料庫 1900/12/10任命代理燈臺所長堀田季雄、1901自基隆燈臺調任龍田登、自鼻頭角燈臺調任橫田富正。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府(官)報資料庫 總督府府報所載,1902/3/1任命香山晄治為燈臺所長。


Remark:
1. 2016/4/1貼於Google Blogger。
2. 舊圖翻拍自1928新竹大觀,貼圖為2013/6/30造訪記錄。
3. 分享 請點連結 列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