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史略,不是初史略,因為它現今已號稱第x代,有必要記錄一下這命運多舛的一頁傳奇。
船舶常態往返臺澎,需要建設燈標,以增加航行安全。於1913年,通信局尾原技手負責調查,隨後由土木局負責建設塭港堆燈臺,於1914/4完竣移交通信局,1914/4/6開始點燈。
位置北緯N 23 31’ 31”、東經E 120 2’ 0”,櫓形(*1)鐵造塗黑色,燈高自基礎50尺、高潮水面上58尺,燈質第5等(*2),乙炔瓦斯燈閃白光,每2秒1閃光,光力約800燭光,光達距離約13.5浬,明弧全度(*3),總工費18,300-餘圓。
委託下湖口警察官吏二名處理燈臺事務,塭港堆燈臺屬白沙岬燈臺管理,1918/4改屬高雄燈臺管理。
於1918年,燈臺基礎受風浪浸害,預算6,600圓應急保護工事。
1920/8燈臺基礎受波浪崩壞,燈臺傾斜,移築改造為必要。1920/8/6休燈,土木局負責工事,1921/11完竣移交遞信局(*4),1921/12/1開始點燈。
位置北緯N 23 31’ 31”、東經E 120 2’ 26”,燈高自基礎48尺、平均水面上58尺,乙炔瓦斯燈閃白光,每2秒1閃光,總工費30,300-餘圓(*5)。
1922/11/22燈籠破損修繕,休燈。
1923/5/26復舊點燈(*6)。
以上資訊摘錄自1928「遞信志」航路標識篇。備註如下:
*1 櫓形應是指外形為框架式,現今工程術語為桁架或構架。
*2 指稜鏡(折射器)規格及尺寸,內徑0.375米、高0.541米。
*3 指0~360度皆可見。
*4 於1919/6通信局改稱遞信局。
*5 第二代塭港堆燈臺。
*6 「遞信志」航路標識篇前言註明記事至1927/8。
按「東洋燈臺表」1932/12/10調查的版本,塭港堆燈臺位於鼻尾汕西緣,北緯N 23 31.6’、東經E 120 2.5’,櫓形鐵造塗黑色,燈高自基礎14.5米、平均水面上17.6米,燈質第5等,閃白光,每2秒1閃光,光力800燭光,光達距離13.5浬。
(a1) 經緯度小有差異,假設是誤差所致。話說經緯度0.1’概算約180m。
(a2) 構造為櫓形鐵造塗黑色,同第一代燈臺,假設第二代構造同第一代。
(a3) 長度單位換算,並四捨五入,等同第二代。
(a4) 其他未變。
(a5) 個人所知資料中,尚有1927~1932間的「東洋燈臺表」(有間斷)、「日本燈臺表」(逐年未斷)可供參考,可惜經緯度精度只到分(無小數),且建物、燈號描述完全相同,只能略過不表。
按「東洋燈臺表」1936/11/7調查的版本,塭港堆燈臺位於鼻尾汕東緣,北緯N 23 31.5’、東經E 120 2.1’,櫓形鐵造塗黑色,燈高自基礎15米、平均水面上18米,燈質第5等,閃白光,每2秒1閃光,光力800燭光,光達距離13.5浬。
(b1) 經度差0.1’、緯度差0.4’,合理懷疑是移位改築(?)所致。
(b2) 長度單位換算,並四捨五入,等同1932/12/10調查的版本。
(b3) 其他資訊同1932/12/10調查的版本。
按「東洋燈臺表」1938/11/12調查的版本,塭港堆燈臺位於鼻尾汕東緣,北緯N 23 31.5’、東經E 120 2.1’,櫓形鐵造塗黑色,燈高自基礎15米、平均水面上18米,燈質第5等,閃白光,每5秒閃1秒、暗4秒,光力800燭光,光達距離13.5浬。
(c1) 燈號已改,每5秒閃1秒、暗4秒,很明確!若以燈臺觀點而言,這要算新的一代。
(c2) 其他資訊同1936/11/7調查的版本。
舊籍資料中斷!下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資料直接跳到1949/3刊行的「燈台表」第2卷。塭港堆燈台位於箔子寮汕東側,北緯N 23 32.1’、東經E 120 3.8’,圓形混凝土造塗白色,燈高21米、平均水面上23米,燈質第5等,閃白光,每5秒閃1秒、暗4秒,光力800燭光,光達距離15浬,記事欄加註「破壞(1946年)」。
(d1) 明顯地,構造物已移地改築。
(d2) 燈號同前代。
(d3) 此代於1946年損壞。
切換資料路徑!一些鄉鎮區公所是便民的,口湖鄉志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 大事記p22有重要線索,原文抄錄如下。
外傘頂洲塭港堆燈塔第七次重建,光力加強為1萬燭光,塔高32.4公尺,燈高35.5公尺,公稱光程(nominal range)14.3浬。另設有多向金屬雷達反射器。該燈塔因沙洲漂移、海水侵蝕等因素,多次傾斜倒塌,自大正三年首建以來,歷經大正九年、十年、民國四十六年、五十四年、六十三年、六十六年等多次改建,為全臺重建次數最多之燈塔。
再於口湖鄉志地理篇p1-63~p1-64,有較細部的描述,原文抄錄如下。
大正三年(1914)-首建,高度15公尺,裝用五等電石氣閃光燈,每2秒一閃,光力800燭光。
大正九年(1920)-傾倒。
大正十年(1921)-重建,塔形燈器與原塔同,後因沙洲移動再次流失。
民國四十六年-另建20.7公尺高方形鋼架塔,初用五等電石氣燈,光力800燭光。
民國五十四年-改裝直流電燈,光力增至2600燭光,每3秒一閃。
民國六十三年-因沙洲移動,並為改善目標,移至附近新址,改建為方錐形鋼架塔,換用四等直流電燈,光力增至3500燭光。
民國六十六年-改進設備,光力加強為10000燭光,塔高32.4公尺,燈高35.5公尺,公稱光程(nominal range)14.3浬。另設有多向金屬雷達反射器。
(e1) 大正3年(1914),無意見!
(e2) 大正9年(1920),傾倒,並於1921重建完成,本次不能算一代。
(e3) 大正10年(1921),無意見!
(e4) 民國46年及其後,無意見!
借助北市圖,入眼「台灣燈塔圖鑑」、「台灣的燈塔」,記錄1991/2遷移重建。
再接再厲,借助Google神力,依序得記錄2006/1/26啟用、2012/1/19啟用。
Ps. 按電子海圖服務與資料安全系統建立研究(二)p53,依據航船布告第16號(95/2/7),N 23 27' 05.5" E 120 01' 53.1" (WGS84),2006/1/26啟用。
Ps. 按 海軍全球資訊網 航船布告第12號(101/2/4),N 23 27' 13.5" E 120 02' 37.6" (WGS84),2012/1/19啟用。
必須要說明一下,個人定義燈塔第幾代是以主體建物(塔身是晝標)或燈器(燈光信號是夜標)為考量,這樣也可以較符合口湖鄉志的記述,對於無線電或雷達等其他助航設施的變更,並不考慮在內。又若是維修、加固保護,亦不在考慮內。
最後,按 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公告(104/8/20),塭港堆燈塔燈光因塔身倒塌熄滅,請漁民行駛時注意安全。
以上是個人所知的塭港堆燈塔傳奇史頁。對了,現在是第幾代了?
【新增記錄#2016/3/18】
就個人針對燈臺(燈塔)搜尋 日本國會圖書館 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府報的經驗,其官報、府報可補資訊之不足,但各有缺佚。
【府報】1914/3/13告示第25號,塭港堆燈臺建設,不日點燈,閃光白色。
【官報】1914/4/16告示第54號,塭港堆燈臺點燈。未說明開始點燈日,其他資訊同「遞信志」,略過不表。
【官報】【府報】1920/8/11告示第115號,塭港堆燈臺工事施行,休燈。
【官報】【府報】1921/12/1告示第181號,塭港堆燈臺工事(1920/8/11告示第115號)完竣,1921/12/1開始點燈。其他資訊同「遞信志」,略過不表。
【官報】【府報】1922/11/22告示第176號,塭港堆燈臺燈籠破損,休燈。
【官報】【府報】1923/5/26告示第102號,塭港堆燈臺修繕工事(1922/11/22告示第176號)完竣,1923/5/16復舊點燈。請注意,「遞信志」誤將告示日為點燈日,實際復舊點燈日應為1923/5/16。
【官報】【府報】1937/3/14告示第33號,塭港堆燈臺於1937/3/15變更燈質,閃光白色,每5秒間閃光1秒。請注意,資訊同「東洋燈臺表」1938/11/12調查的版本(閃白光,每5秒閃1秒、暗4秒),但提供準確日1937/3/15變更。
【官報】【府報】1938/3/1告示第80號,塭港堆燈臺改築,休燈。
【官報】【府報】1939/9/19告示第329號,塭港堆燈臺改築工事完竣,1939/9/1開始點燈,位置N 23 32’ 6”、E 120 3’ 48”。其他資訊同「燈台表」1949/3刊行的版本,略過不表。話說回來,二者經緯度視為等同,並不為過。
此篇雖是疊床架屋,也正可表達官報、府報之缺佚,可謂清楚明白,算是有弊也有利。燈塔史蹟的還原,主體架構在各燈臺表,輔以官報、府報交互參照,是個人自認較佳的方法。
【結語#2016/4/30】
若僅討論塔身,不考慮燈號變更:
第一代:1914/4/6開始點燈。
第二代:改築,1921/12/1開始點燈。
第三代:改築,1932/12/10~1936/11/7期間某日完成。
第四代:改築,1939/9/1開始點燈。
第五代:改築,1957某日完成。
第六代:改築,1974某日完成。
第七代:改築,2006/1/26開始點燈。
第八代:改築,2012/1/19開始點燈。
第九代:目前執行中。
2016-07-27交通部航港局航船布告第L10507004號
塭港堆燈塔已自原來位置遷移至附近之新位置,自民國105年7月25日起啟用,接替舊燈發光。
位置:N 23°26'01", E 120°02'00"
燈質:白閃光4秒1閃(明0.6秒,暗3.4秒)。
燈高:58.33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公稱光程:11浬。
構造及高度:紅白相間方錐形鋼構架塔,60公尺。
【校正記錄#2019/4/14】
本已不再校正或更新燈標初史略,但由於最近和網友密集討論到塭港堆,乾脆順手再整理,也算一樁美事。
若僅討論塔身,不考慮燈號變更:
第一代:1914/4/6開始點燈。
第二代:改築,1921/12/1開始點燈。
第三代:改築,1939/9/1開始點燈。
第四代:改築,1957某日完成。
第五代:改築,1974某日完成。
第六代:改築,1991某日完成。
第七代:改築,2006/1/26開始點燈。
第八代:改築,2012/1/19開始點燈。
第九代:與經濟部能源局測風塔共構,2016/7/25開始點燈。
說明:
f1. 刪除原第三代,經查1932~1936【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無塭港堆燈台費用支出。
f2. 新增1991,資料取自關稅總局【臺灣之燈塔】2012年版。
Remark:
1. 圖文不符版,貼圖為波灰蝶(姬波紋小灰蝶)。
2. 2016/2/28貼於Google Blogger。
3. 補充說明:電石氣燈即為乙炔瓦斯燈。
4. 2016/3/1標題更名。
5. 2016/3/3新增記錄。
6. 2016/3/18新增記錄。
7. 2016/4/30結語。
8. 2016/10/14新增記錄。
9. 2019/4/14校正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