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許每年都能有一至兩次的中、長日程單車騎旅,這次選擇以澎湖本島陸路可達地區,再以馬公宿點為中心,搭乘船班前進離島,總日程為八天(第八天僅為返家日)。
源自一個偶然地發現 台灣燈塔一百分:親近一座燈塔得2分,遙望可以算1分,是古蹟或歷史建築加1分,進入管制區再加2分,則台灣燈塔滿分剛好是100分。想滿分?難如上青天!看看太平或東椗等管制區,有個七級分就可以視為資優了,各位看倌以為然否?當然,這一百分是沒有任何特別意義的,就只是單純的假想目標,是增加趣味性的。
這次的「菊島單車古蹟跳燈塔」旅程,因尼莎和海棠颱風的連續侵擾,離島船班異動或中止,使得計畫生變。前三日半行程滿檔,之後輕鬆隨意。東吉、七美、花嶼延待來日,查母、目斗、漁翁順利達成,澎湖六燈賺三燈。
【遊記】
抵達馬公機場,整裝集結。
隘門為駐軍設施一詞,取同音「愛門」,觀光意味潛力濃。
澎湖縣軍人忠靈祠原名「臺灣省澎湖軍人公墓」,是台灣地區最早興建的軍人公墓。莊嚴肅穆油然而生。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澎湖文化局 碑體現刻「抗戰勝利紀念碑」,提醒世人過往被殖民治理的記錄,也是甲午強佔、馬關割讓的史蹟。
尖山觀海亭前隨手拍。
龍門呂能古宅 澎湖文化局 位於湖西鄉龍門村162號,荒廢待整,過目即續行。
或許有人會覺得好奇,我是如何取得導覽說明和建物準確位置的。就以呂能古宅為例,由澎湖文化局或文化資產局網站可順利取得導覽和建物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162號」。而地址在Google Maps是無法定位的,此時,切換到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國土測繪中心,快速定位=>>門牌定位=>>文化局網站建物地址複製貼上=>>完成。當然,文化局或文資局網站也可以顯示電子地圖,只是,個人仍推薦國土測繪中心定位方式,也可達到確認的目的。
抵達今晚住宿點「龍門舊舍」報到,我們一行先將行李放下,女主人非常熱枕地指引附近景點和當地飲食。
龍門裡正角上陸紀念碑 澎湖文化局 碑體現刻「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枝隊上陸紀念碑」,一旁另有一座低矮「抗戰勝利紀念碑」。請注意,所謂的古蹟是那座低矮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原碑文即為「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枝隊上陸紀念碑」。我們體會混亂年代的曲解,卻不忘過往被殖民的事實,若是倖存則予以保留,怎會另建一座高大的新碑在正位?這將造成一整個誤導,社會多元到難以理解或言喻~!哀!
尚幸,自行車道可以心情舒緩。
切入假設目標地,目視可及,類單拉長鏡,查母嶼燈塔入鏡,得1分。
按【臺灣史料槁本】1897-11-08臺海參第5號,總督府海軍參謀長角田秀松提出澎湖列島燈臺建設意見,建議澎湖列島在北島和圓島、三島擇一適當位置建設燈臺,再於海圖標記北西淺灘附近設一浮標。日治初期燈臺(燈塔)建設,北島燈臺即目斗嶼燈塔,而三島在之後正名為查母嶼,再其後變更六尺礁燈臺易地為查母嶼,查母嶼燈臺於1913/6/18點燈。有圖有真相,國立臺灣圖書館地圖資料庫 澎湖嶋(1895)地圖為證。
右起隊長澎澎(T1280)、順哥(FT458)總務、輝哥(K5312)常務陪騎,另外,我(T1495)是計畫兼不專業攝手,自然是不入鏡的。還有,括弧內是本次特殊行動通話代號,詳見後述搜索行動。
龍門沙灘有座戰車造型的廁所,大夥討論起此行的另一不明目標「餌戰車」,笑談著行動方針,我們真能找到嗎?
菓葉灰窯 澎湖文化局 整理未完成,內部尚未開放。
觀日樓 澎湖遊蹤 前順手拍。菓葉日出和西嶼落霞同為澎湖兩大勝景,來的時間雖然不對,海景沙灘仍有著不變的美景。
熱門景點奎壁山摩西分海,驟見人潮集聚。
仙人掌冰消消暑氣。聊著聊著,老闆娘自述工作心情,店名「英英+-站」有意思。
Ps. 請用台語發音「英英+-站」。
在沿途中穿越的狹小道路,存在頗多的硓𥑮石建物。
南寮硓𥑮樹屋有解說硓𥑮石牆的製作方式,讚~!
辛家古宅 澎湖文化局 尚未整理。按先前準備的導覽說明,辛齊光以近七十古稀之齡,得清嘉慶18年(1813)癸酉科欽賜舉人。啥~?近七十得舉?大夥愣住了。
今日提早收工,這餐是午晚餐。
夜宿 龍門舊舍 鴻禧別庄,全員一致推薦~!
第二日7/27,狀況一:順哥後輪消風。經由村友熱心指路,順利排除。
直往西溪村,紅羅舊磚窯廠閉門謝客。
朝日貝釦工廠 澎湖文化局 建於日昭和15年(1940),以鐘螺殼為原料加工成鈕釦,戰後合併成吉製油所改名為「大光工業社」,現已休業。
途經成功水庫 澎湖文化局。就個人觀點而言,不論古蹟或歷史建築,都應該要有個歲月門檻,其內涵固然重要,卻也不能妄言稱古。不同意者,請笑笑當廢言。
切進沙港村,兩座連戶的無名古厝,年華老去,人去樓空,互嘆滄桑。
創建繼安橋記 臺灣記憶 碑體原立於中正橋北端,遍尋不獲!
講美德馨家山牆刻示日大正14年(1925)。一旁住家口沫橫飛的成了我們的導覽員,但經由問題切入,聽的是疑點頗多,點頭就好。
鎮海4號、5號古宅位於鎮海福安宮旁,順手拍。
鎮海長源古宅 澎湖文化局 有著歷史建築之銜,整建完工成了一家民宿,文化包裝與商業主體結合,建物得以延續正常使用度。
發現清咸豐年門匾「食德服疇」,停下輪跡佇足討論,可以確定我們四個都是門外漢。藉由Google大神指向,大意是「感念先人德澤,致力耕田」,學習了。
這幢建物氣派恢宏,假想著原有四周寬廣的外圍牆,茵茵綠草環繞,親友雲集,和樂融融。啪!掰太多,頭毛給澎哥指風掃到。
港子老榕位於港子村保定宮,無旅人。
呂石硓古宅 澎湖文化局 屋殘垣破,可看性低。或許有人會覺得沒趣~?不就是幢破屋子,一沒雕樑,二沒畫棟,格局也是一般般,有啥好看的?這樣說的也沒錯,現場眼見確實是如此,而裡子呢?運氣很好,文化資產資料庫管理系統 文化資產局 提供了一本參考資料「澎湖縣歷史建築白沙小赤呂石硓古宅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這是公開且免費的,借花獻佛。
小赤林氏宗祠 文化資產局 已整建完成,家廟是不開放的,可免打擾。
石敢當止風壓煞,三片應該很夠力。來去拜五臟廟,祭解一下。
後寮東港舊碼頭,熱翻了,喇嘎並軌。
Ps. 請用台語發音「喇嘎並軌」。
後寮威靈宮「魑魅魍魎」碑,於清道光22年(1842)所設立,為全台最大的符錄式石敢當。
時間到,按例躺平,小隊休整。
按重修白沙鄉志 白沙鄉公所 所述,通梁古榕為清嘉慶元年(1796)榕樹盆景移植於保安宮前。
一陣心慌意亂,緊急應變,包含處理計畫行程變更及住宿點。
通梁林家古宅 澎湖文化局 與通梁古榕有著相關聯的歷史淵源。
澎湖跨海大橋 澎湖文化局 聯繫白沙和西嶼,亦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是交通動脈,也是知名景點。
合界三落古厝又稱永成古厝。斑駁塌落寂無人聲,頹圮蒼涼益顯遺世。
越過小門跨海橋(小門橋),漁港停車場前右切,直奔小門嶼台地,觀景亭小歇。
不妙!前有連續階梯,原來是已經來到有著「鯨魚洞」美名的知名景點。
按台灣地景百選p131-,海蝕拱門「鯨魚洞」的成因,推測是後期玄武岩流流動時,捲入底部沉積物,露出後受海水侵蝕而成。
這樣的自行車道是一定要給讚的啦~!
陋巷衍派 澎湖之聲 是顏家。旅行的前置功課不可少,隨著騎乘非計畫的偶遇,後續作業更是不可免。
池東岩瀑。賞美景,好心情。
飽食後,西嶼落霞。Panasonic DMC-T55三防機用力拍,傷眼莫怪。
Remark:
1. 2017/07/26 ~2017/08/02 單車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