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文字

古蹟、單車、親子,我的記錄簿。 (蝴蝶+1)

2016年8月13日

安平燈塔(安平燈竿)初史略


日治初期的資料搜羅是困難的(日治末二戰期亦是),如果說安平、打狗(高雄)、南岬(鵝鑾鼻)燈臺初史略較難產,相信文史同好是可以理解的(淡水港和基隆燈塔初史略已上線),其有信、有疑,只能說是各有所本,難以周全,就個人僅是業餘愛好者,自娛娛人而已。

寰瀛水路誌卷四(1889):
熱蘭遮城(細蘭地牙礮堡Fort Zealandia)大樹相距約50間一柱上,第六等不動折射鏡白燈,燈火高自高潮面上六十呎。(*1)

寰瀛水路誌卷四夾頁:
清國各口巡工司告示第241號(光緒1611月),設置在熱蘭遮城燈(*2)於光緒16921廢止,同日新燈點火(*3),以安平燈名,該新燈位於熱蘭遮城圓山頂大樹北五十六度十五分西(*4),距離約340(*5),概位北緯二十三度零分五、東經百二十度九分八,設立鐵造構架塗白色(*6),第六等不動折射白色燈,照射自南三十八度半西,至北五十一度半西之間,燈火高自海面上三十二呎半,晴天光達十里(*7)

按遞信志航路標識篇(1928):
1897/5移築至北緯二十三度、東經百二十度十分。(*8)

航海指針東洋燈臺表(1898/12):
燈號安平,安平樹北西西,不動白色燈,晴天光達十里(*7),燈火高自海面上三十二尺半(*9)

航海指針東洋燈臺表(1901/12):
燈號安平,安平樹北西西,不動白色燈,晴天光達十浬,燈火高自海面上三十七尺(*10)

東洋燈臺表(1905/8):
安平燈竿,鐵造塗白色,不動白色燈,明弧自北十二度西,至南五八度東之間(*11),燈火高自海面上三丈七尺,晴天光達十浬。

官報、府報(1908/3/29):
明治41年總督府告示第52號,安平燈臺改築工事竣成,1908/4/1點燈,舊燈火撤去。位置於大樹北西側,東經百二十度九分二十秒、北緯二十三度零分五秒,磚石造圓形塗白色,燈火中心高自基礎十七尺,等外不動白色,明弧自北八度西,至南八十度東之間,照輝水面上七十七尺,光達距離晴天夜十浬。(*12)

東洋燈臺表(1908/6):
燈號安平,安平著樹南西側,不動白色燈,北緯二十三度零分、東經百二十度九分,磚造圓形塗白色,燈火高自高潮上77呎、自基礎上17呎,明弧自北八度西,至南八十度東之間。(*13)

官報、府報(1909/8/7):
明治42年總督府告示第112號,安平燈臺燈籠取付工事,1909/8/12點火休止。

官報、府報(1909/10/2):
明治42年總督府告示第136號,安平燈臺燈籠取付工事竣成,1909/10/5點火,改用第六等不動白色燈。

遞信志航路標識篇(1928):
1909/10/5點燈,改用第六等不動白色燈,磚石造圓形,燈高自基礎十七尺、平均水面上七十九尺,明弧自北八度西,至南八十度東之間,光達距離十海里。(*14)

官報、府報(1912/11/27):
大正元年總督府告示第54號,安平燈臺不日燈火變更,改乙炔瓦斯閃光白色,其詳細另告示。

官報、府報(1912/12/13):
大正元年總督府告示第66號,安平燈臺燈質乙炔瓦斯閃光白色,每四秒時間發一閃光,燭光數約三百五十,光達距離十四浬,其他同前。

以上資料備註如下:
*1 原日文漢字記載為細蘭地牙礮堡Fort Zealandia,現今稱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距離50間約90米,位置不明。其所述「第六等不動折射鏡白燈」起造年代不明。
*2 按遞信志航路標識篇(1928)所述,由訪談當地居民得知,熱蘭遮城燈竿約於1872/8~1872/9所建,暫且從之。關於台灣通史(1920)所載,巡道署內立一燈竿,高可三丈餘,可當參考。
*3 光緒16921(明治23113)為西曆1890/11/3。請注意,寰瀛水路誌卷四夾頁的此筆記錄,明確改寫安平點燈的已知記錄,包含個人已搜羅且斷續有缺的逐年燈台表。
*4 北五十六度十五分西,即以正北為零度,順時鐘方向,轉三百零三度四十五分。
*5 藉由日本水路部安平泊地地圖(1896),可以得知安平燈臺(燈竿)位置。
*6 構造雖為鐵造構架(桁架),考慮在1910/10移置至花蓮港,且當時官方名稱為花蓮港燈竿,所以在此僅稱安平燈竿。遺憾的是,不論1890/11安平燈竿或1910/10花蓮港燈竿,至今似乎沒有任何寫真帖(照片)留下記錄。
*7 比照18981901航海指針東洋燈臺表各燈臺記錄,此處應為十浬。
*8 此筆記錄僅短文一句,資訊明顯不完整。難考加遺憾!
*9 尺?呎?約略等同(1=0.303m1=0.3048m)。
*10 燈高已提高。
*11 新增明弧角度資訊,但不知何時實施。
*12 燈臺主體結構竣工,個人將燈籠、燈器視為假燈(臨時用燈),詳後述。
*13 資訊等同總督府告示。關於經緯度問題,各期燈臺表精度低於或略等於總督府告示。
*14 燈高自基礎17尺,同前,但距平均水面上卻提高2尺,怎會無疑?此可由燈臺表資料佐證遞信志航路標識篇(1928)有誤。就個人所知,錯誤是難免的,此書對日治期燈臺史,仍最具參考價值。

2016/7/30現場記錄,雨!又何奈!



參考資料:
#1 寰瀛水路誌卷四(1889日本國圖書館
#2 日本水路部安平泊地地圖(1891國立臺灣圖書館
#3 遞信志航路標識編(1928日本國會圖書館
#4 臺灣總督府告示(官報 日本國會圖書館、府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 臺灣の風光(1935)國立臺灣圖書


【新增記錄#2016/8/18】

有時候,搜尋文史是需要一點運氣的,今天心血來潮,探訪久未進入的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數位典藏服務網,呵呵!改版了!經過一陣亂闖,居然發現花蓮港燈臺(燈竿)、東吉燈臺舊照各一張,其中花蓮港燈竿即為安平燈竿移置,由於尚缺其他佐證,自是不好胡亂推論,但是東吉燈臺舊照,卻解了先前所疑。

貼圖為第二代花蓮港燈竿(杆),翻拍自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1931)。按記錄,第一代(1910/10/26)和第二代(1913/12/24)花蓮港燈竿僅為燈號變更,主體結構(鋼構架)可能仍維持原樣貌。


【新增記錄#2016/9/13】

按1874/10/12總稅務司訓令第27號附件一覽表,可知應已設置一座燈名「臺灣」,而符合1874年之前設立條件者,僅「安平燈」一座,且當時安平確實為臺灣府所在地,是故,合理推論「安平燈」在1890/11/3之前,「臺灣燈」為其名
Ps. 佐證資料取自日本國會圖書館 支那海關總稅務司訓令集第1輯


【新增記錄#2016/9/15】

上述燈臺表(1874/10/12總稅務司訓令第27號之後的附屬表)經過一番深入瞭解,明顯地已被後繼者所更動(非為原始件),但安平燈原名臺灣燈的推論,實因「臺灣府」之名,自然仍為合理。


【新增記錄#2019/8/9】

貼圖取自哈佛燕京圖書館通商各關警船鐙浮樁總冊(1882)」第十六鐙安平老砲台

貼圖取自哈佛燕京圖書館通商各關警船鐙浮樁總冊(1891)」第十八鐙安平老砲台鐙及光緒16年11月12日海江警船示第241號


其他相關資訊詳前文如下,請點連結不另贅述
安平燈塔新增補遺 20170902
安平燈塔、花蓮港燈塔新增補遺 20170919
清代台灣海關開關啟徵日、安平燈塔新增補遺 20171019


Remark
1. 2016/8/13貼於Google Blogger
2. 2016/8/18新增記錄。
3. 2016/9/13新增記錄。
4. 2016/9/15新增記錄。
5. 2019/8/9新增記錄。